首页 陇州商情

教育部通知,民办中小学或将全部停办,这招太狠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22 20:59)
文章正文

教育部重磅通知!

国家又出手了,大批民办学校惨遭大洗牌,可能转公办或停止办学。

前段时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滑动可查看全文↓)

小编把重点圈起来:

1.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2.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3.新建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为公办学校。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4.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5.各地要在2021年8月底前完成专项摸底排查;要因地制宜、审慎推进,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

也就是说,2年左右时间,很多民办学校会转为公办学校,或停止办学。

目前,很多地区已实施。

滨江的滨虹学校,今年已正式停止办学:

四川的嘉祥外国语学校,在开学前,被要求转设为公办学校:

虽然目前,只是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但无疑标志着,中国教育界,将重新洗牌!

民办学校隐患被揭,这才是真相!

择校问题一直都是家长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不少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规划:

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985、211大学——名企

名校办民校、联合办学、公办民助...各类民办学校遍地开花。有的家长因为该校的升学率、学校名气、团队师资、学校氛围等优势花重金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去,每年的“择校热”都让人陷入紧绷焦虑。

资本们正好利用这份焦虑,给所有家长画了一张“大饼”,一步一步将公办学校“绞杀”。

且不说“冠名办校”有名无实,只为提高学区房的售卖,就单单说一下“民办学校升学率高”是怎么做到的。

1.掐尖招生,快速提高学校名气

近几年,关于“禁止掐尖招生”通知不断,但掐尖招生已经成为了民办学校通用的法宝。不仅面向全省招生,还跨服招生,为了抢夺优质的生源,变着法子“行掐尖招生之实”。

早前,深圳龙岗区百合外国语学校掐尖招生被点名通报。

该校组织小升初招生体验活动,近12000人抢600学位,体验活动当日一度造成片区交通瘫痪,而且面试试题居然是全英文辩论、古诗中英互译、log的运算...难度超过中考!

生源好,才能出成绩。他们收割了区域内(甚至区域外)最优秀的学生,并承诺高额的奖学金,利用这些学生为学校创造声誉,形成口碑进而招到更多的尖子生,成了无限循环。

每年中、高考发布喜报是惯例,哪怕有些家长托关系把孩子送进去没考上好学校,家长也会觉得是孩子不行,与学校无关。

2.高薪水抢师资,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抢走了优秀学生,还需要配套的骨干老师。打个比方,在公办学校老师薪资5000元/月,民办学校直接翻倍10000元/月来不来?15000元/月来不来?

给福利、送豪车、安排别墅...公办学校辛苦培养几十年的老师,就这么被挖走。

近几年,“民办学校挖公办学校老师”这个话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但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

优秀的学生和骨干老师的结合,再加上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魔鬼教育”,成绩自然往上涨,可这份成绩的背后,却成了内卷的始作俑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某省清北的录取分数线十年间提高了100分,但录取名额一个也没有增加。

疯狂的学习,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机会,反而加剧了内卷。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说:

“衡水中学作为一种应试教育极致化的标本,它的危害就在于滥用成功学的兴奋剂,

控制学生的每一分钟,每一个行为,进而控制学生的思想和意识,

使之万念归一,唯一的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

这个跟国家的教育方针,高中教育的目标已经偏离了很远了。”

私立学校大多只抓成绩、看分数,早些年的师生情被唯分数论冲的极淡。

古人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把品行修好了,再学习文献知识。

可现在的教育,大家都忙着“育分”,而不是“育人”。

而且,还牺牲了其他孩子的权利。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二者的区别。

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公益性,这个阶段的学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河南某民办学校初中一年的收费高达2.9万元(加住宿费),高中更是达到了6.9万元。

△小学学费22000元/生/年、初中学费25000元/生/年、

高中学费65000元/生/年,住宿费4000元/生/年

掐尖招生——打造名气——营销学位紧张——坐地起价。

民办学校赚钱的路子逻辑理清容易,但却踩着无数家长的命门。

但这无疑是在给教育分层,告诉所有人,教育需要财、才兼备,有钱才有资格享受教育资源,剥夺其他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

之前深圳一所中学学生考试成绩冲上热搜。

学校二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突然高得吓人,远超当地一所超级中学。

后来一查才得知,前一百学生中,竟有10多名学生来自于衡水中学。

他们本是广东户籍,却去衡水读书,等到高考再回来当地进行考试。

这无疑是在给钻空子,剥夺其他孩子的升学机会。

资本无处不在,但如果中考、高考也被操纵,那多少偏僻地方的孩子,多少家境一般给不起上万学费的孩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教育界“变天”,孩子、父母轻松了?

大错特错!

“民进公退”的趋势被扭转,“公进民退”重回中央,政策的到来给了所有家长强心剂,教育的公平性不容失衡。

国家的政策无疑是在把阶级磨平,让普通人也能拥有更好的资源。

大家想想,倘若以后学校师资、学习环境都规范统一,也就不会有家长为了升学情况,购买学区房、花大价钱挤破头报名了。

但解决了择校问题,其他问题也随之浮现。

近几年我国17岁以下儿童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习机器,而是健全的人格。

有网友说:2021年,可以称得上教育“改革元年”了。

今年教育部政策频出,学区房变天了,中考美育实施,补习班改革,现在又是民办学校的整改,重锤一个接一个,“双减”配套政策真的来了。

但“双减”到来,孩子、父母真的就可以放松吗?

不见得。

早些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高分,主动掏钱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管理一般严格,不准带电子产品、不允许随意出校门、按点睡觉......民办学校虽然不住校,但孩子回来也有一大堆作业。

可现在,孩子作业少了时间多了,父母的陪伴和平时教育的作用开始彰显出来。

双减减少的是孩子学习“语数英”的负担,增加的是家庭教育的重担。

官方发文:“双减”是让家庭教育回归本色。

而除了家庭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已经开始进入考评体系。

预计2022年,美育将新增在中考科目中(记分为10到40分之间)。

美育不只是美术和体育,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和戏曲等都有涵盖。

也就意味着,新一代的孩子,面临着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

@凤凰新闻在人间living 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中产娃的夏天》。

其中记录着一个9岁的孩子Lucas。

镜头前,他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的课程:

“游泳,钢琴,作文,英语课,还有一天两次的武术课。”

他每天的行程安排,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半。

摆脱了应试教育,可在素质教育的赛道上,孩子也未必轻松,他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父母这样做,才能助力孩子一生...

最近,教育公众号收到很多来自家长的留言。

很多家长说:“双减”反而越减越累。

无疑,只要有分数存在,有中、高考存在,就会有父母鸡娃。身处在社会的洪流,我们比谁都清楚高学历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一边抓着孩子“语数英”的成绩不放手,一边又嚷着孩子开始大力学习钢琴、编程、舞蹈......培养各种加分兴趣,深怕落后。

但是套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杨东平教授的一句话:教育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孩子起点早一点、晚一点,快一点、慢一点,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增加美育科目,还是参民学校转型,势必都会给一部分家长、孩子带来冲突。但是整体来说,我们正在变好的路上。

而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家长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施压不逼迫的帮助孩子做好规划,适应新政策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再接再厉。

转发分享,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引导下,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大家对于民办转公办或将停止办学政策,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源于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

小编 · 美伢

原标题:《教育部通知,民办中小学或将全部停办,这招太狠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