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对标对表沪苏浙,紧紧围绕省对市“金融安全”考核,紧盯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使命感,自我加压,全力推进,全市金融工作成效显著,金融运行态势良好。现将全面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信贷投放。12月末,全市新增人民币贷款366.4亿元,贷款余额2970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存量存贷比为86.3%,增量存贷比为143.5%。存贷款增速10.8%。二是“税融通”及新型政银担。全年全市新增“税融通”贷款42.7亿元;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83.7亿元。三是企业上市挂牌。全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2家,其中首发上市企业1家、招引落地上市企业1家;上市报审企业1家;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63家,其中,股改挂牌企业8家。四是直接融资。全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15.34亿元。五是陈案化解。全年化解非法集资陈案11起,5年以上陈案全部销号。
二、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
2021年,全市金融工作重点围绕叶露中书记在3月31日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化解农商行不良贷款、处置抵债资产、升级改造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实施“雁阵计划”、推进投融资机构转型升级、防范金融资源外流、提升担保放大倍数、开展“一行动两工程”、实施投债贷联动工程、防范化解涉众型金融风险、推进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12项重点工作任务抓落实。
(一)抢抓改革机遇,深入谋划实施“雁阵计划”
一是制定企业上市规划。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出台《六安市企业上市“雁阵计划”》,通过精准辅导培育,努力在全市营造上市企业“头雁领飞”、上市后备企业“群雁齐追”的浓厚氛围,形成“雏雁→青雁→成雁→头雁”的上市“雁阵”,梯次推进企业接续上市,力争“十四五”全市上市公司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倍、达12家。二是分层建立后备资源库。把上市后备企业分为“雏雁”“青雁”“成雁”“头雁”四个层级,分层建立后备库,入库企业63家,其中县区级雏雁库企业38家,市级青雁库企业25家,并从入库企业中上报省级2022-2026年拟上市重点库企业12家;同时,全面摸排全市251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建立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库,入库企业25家,上报省级重点库企业4家。三是扎实开展精准辅导培育。组织相关部门、专家、金融机构先后多次到酷豆丁、高迪循环、江淮永达等企业,开展上门工作会商,并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方资源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遇到的融资、历史沿革、专利权等问题、难题;专门邀请深交所市场部走访我市9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开展“一对一”上市辅导,为企业问诊把脉、答疑解惑。四是率先启动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在全省率先部署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分别建立市、县区“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库”,入库企业968家,共举办各类资本市场业务培训26场次,培训企业994家1218人次,线上培训平台注册企业227家培训党政干部1399人次。五是推动“长三角”交流合作。与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基地35家联盟城市之一,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路演推介、上市培训等资本市场专业服务;邀请上交所有关负责人作专项培训,并走访调研拟上市企业。六是加强股权融资对接。及时更新股权投资需求项目库,组织省内外股权投资机构11家次,走访对接企业60多家次,帮助8家次企业获得股权融资5.38亿元。七是大力推动债券融资。联合人行举办绿色债券培训班,提升企业债券融资意识和能力;全面摸排梳理全市有债券融资意向的企业,组织债券承销机构精准对接指导;针对发行主体资质不足问题,出台政策为向AA级及以下企业提供发债服务的承销机构给予奖励。
(二)紧扣赶超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更加凸显
一是信贷投放提质增效。按月通报存贷款运行情况,加强调度和分析研判,督促银行机构多投多贷。市政府先后与农行安徽省分行、省联社、徽行总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争取金融资源向我市倾斜。积极防范金融资源外流,通过加强存贷款分析调度、关键时间节点提醒、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等措施,积极应对存款外流。融资成本继续下降,11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6%,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已降至年化0.75%;累计减免各项贷款利息和服务收费2.6亿元。信贷结构稳中向好,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04.1亿元,当年新增41.5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6%)8.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8.6亿元,同比增长60.5%;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90.2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调控政策,11月末,我市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199.5亿元,较年初增加75亿元,余额和增量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0.4%和21.1%,较去年末分别下降4.6、8.2个百分点。二是惠企金融政策落实有力。积极应对5月份突发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出台11条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效力,截至12月末,累计为3904户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贷款本金79亿元,为4.6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9.7亿元。用足用好再贷款政策,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8.5亿元,余额21.9亿元;发放支小再贷款34.7亿元,余额36.9亿元。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1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1.2亿元,同比增长14.6%。分赴各县区开展惠企金融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督导和重点企业融资辅导,跟踪督促各县区、各金融机构以“现场办公”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搭建线上线下对接渠道,完成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并融入省平台,建成并运行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常态化推动行业相关主管部门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举办40余场银企对接会,落实主办银行制度,“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性、针对性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到应贷尽贷快贷。持续开展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业务,为1874户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72.9亿元,同比增长26.5%,1-11月发放无还本续贷123.2亿元,余额145.6亿元,同比增长46%。督促银行机构加强首贷工作,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三季度末我市首贷户968户;获贷小微企业占比19.2%,高于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设立六安市中小投资者金融教育基地,建立市域证券公司帮扶县区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投资者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投教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次2300余人。四是大力提升担保放大倍数。深入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升级行动,明确目标、指出路径、强化调度;召开推动政银担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座谈会;启动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追偿挽损工作,建立代偿风险项目台账,拟定尽职免责指引,为其“减负松绑”,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11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较年初提升19%。五是支持加快处置抵债资产。推动《六安市支持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公司抵债资产处置暂行规定》发挥政策效果,通过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座谈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宣传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处置、积极申报。指导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舒城县农商行分别向市、县政府申报资产处置奖励,待政府审定后予以兑现。有些金融机构由于资产处置渠道少,权属分割纠纷复杂,内部考核问责等因素,暂未进行申报,我们将加大协调引导力度,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抵债资产处置。
(三)聚焦共同富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是争创示范区。抓住中国银保监会设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机遇,积极准备申报材料,经过努力,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被省银保监局推荐至银保监会。二是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138+N”“6969”工程,提供优质产品服务,徽行六安分行推出“茶易贷”支持茶产业发展;市农商行推出“白鹅产业贷”支持固镇羽绒产业发展。1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453.2亿元,增速18.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三是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指导银行继续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应贷尽贷”,全年共有1.9万户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获得信贷8亿元。四是发挥保险兜底返贫作用。积极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12月末“防贫保”综合保险已承保24.7万户,实现保费收入2513万元。推动特色农保提标扩面,累计为1.94万户种养植户提供14.7亿元的风险保障。国元农保六安分公司在全省首创“植株+果实”油茶保险,改变了以前只保树、不保果的情况,已为8.9万亩油茶提供2.2亿元风险保障。五是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扩面深化,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一办三专班”工作组织,推动建立市级联系点制度。在全省率先建成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全省第二个通过平台实现纯线上信用贷款“秒批秒贷”。指导金寨县做好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和乡风文明评议工作,运用平台对信用主体进行评分评级。突出党建引领,把乡风文明评议、信用评级结果和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向上向善。强化结果运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信用主体的信贷支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分别为5034户信用户、503家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个信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4.3亿元、1亿元、950万元。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丁晓芳主任专程赴金寨调研,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也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严把风险防控,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年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方案、处非工作要点,召开处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金融监管联席会议,调整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处非工作牵头部门、各乡镇街道负责防非处非工作人员。二是严防非法集资。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调度督促县区压实乡村两级落实监测排查责任。对全市4290家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发现并处置问题机构9家,排查清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173家,及时化解处置国材华夏、慕派实业、一播一带等机构早期风险隐患。开展“学法用法护小家 防非处非靠大家”集中宣传活动,举行各类宣传活动880次,参与群众9万余人次。部署开展金交所备案产品清理整顿工作,规范地方政府平台融资方式。开展非法集资陈案化解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三是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金融放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移送并跟进处置涉黑涉恶风险线索1条。扎实做好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党代会期间地方金融领域安保维稳工作,稳妥处置来电来访投诉举报事项53起,确保未发生涉稳风险。四是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新设叶集易汇小贷公司,清理退出2家长期停业的“空壳”机构。办结政务服务事项33项,发布小贷公司“白名单”,将8家未通过延期的担保机构推送异常名录。对59家担保、小贷、典当等机构开展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发现并限期整改了128条业务违规及风险隐患问题。对典当行第三方中介合作业务进行摸排,督促规范息费收取方式,防范矛盾纠纷隐患。
(五)坚持党的领导,机关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每名干部配备党中央指定的四本书籍,通过集中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丰富学习形式,分别开展了党史知识测试和竞赛、党史教育日活动、辅导报告会、经典诵读、领导干部讲党史、观看党员教育电视片和党史主题电影等;组织党员干部分赴皖西烈士陵园、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等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提升融资便利度、降低融成本、推进企业上市等9项办实事任务,已为群众办实事40余件;发布党史学习教育信息动态36篇,其中被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采用刊登6篇。二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全年开展集中学习38次(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25次、支部学习13次)。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专题研究部署2次,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修订出台考勤与请销假、公务接待、公务出差等4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局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示范先锋岗”“文明服务先锋岗”流动评选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网络意识形态放在突出位置,健全信息发布“三审”制度,研究出台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切实维护地方金融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积极配合五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工作,针对问题及时对标整改。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程序提拔2名科级干部,1名正科级事业编制干部转为公务员身份,选派1名干部赴合肥市对口跟班学习。三是统筹抓好其他各项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机关法律学习月”活动,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申报第十一届市、市直文明单位,常态化赴结对共建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劝导等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帮助社区解决7.5万元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更换小区楼道灯、天井大棚等,社区送来锦旗感谢。助力帮扶村大化坪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换选派1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和3年工作规划,每季度至少到村走访慰问和调研座谈1次,帮助村协调解决4万元资金用于升级改造小金山茶叶基地,牵头建立党建联盟,深入开展爱心助学、走访慰问敬老院老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上党课等“五联创建”工作,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所有脱贫户均未出现返贫。同时,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政务公开、信息宣传、提案议案、档案管理、文电会务、机要保密、国家安全、综治信访、财务、双拥、工会、政风行风上线、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金融安全考核等各项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全市金融运行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存贷款增速呈放缓趋势,贷款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大部分上市后备企业仍处于培育期,冲刺上市受外力因素影响较大;直接融资渠道窄,规模小;基金投资不够活跃,设立的基金主要依靠政府参股带动,严重缺乏纯市场化基金;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的手段有限,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
2022年,我们将聚焦省、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度对标对表沪苏浙,加强与合肥市对接合作,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上市“雁阵计划”,不断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和质量,继续推动信贷保持较快增长,全力支持制造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不断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切实强化地方金融行业信用监管,持续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力争为全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