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商情

株洲军分区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1-01 19:35)
文章正文

株洲市人民武装部于1951年8月9日成立,由株洲市民兵大队部改编而来。与此同时,醴陵县、攸县、茶陵县和酃县人民武装部相继成立。株洲市、醴陵县人武部隶属长沙军分区(1952年11月,改为湘潭军分区);攸县、茶陵县、酃县人武部隶属衡阳警备区,1952年11月,改为湘潭军分区管辖。1954年6月,人武部改为兵役局(人民武装部的名称保留、印章仍有效,对民兵工作行文使用),不冠“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同时撤销市、县所属人民武装部,改设武装部助理员。各兵役局隶属关系:除酃县兵役局隶属郴州县军分区、株洲市兵役局直属省兵役局外,各县兵役局仍属湘潭军分区。1959年1月,茶陵县兵役局与酃县兵役局合并为茶陵县兵役局。1959年3月,各市、县兵役局改为市、县人民委员会武装部,番号称××市(县)人民武装部,不冠“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接受军队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1961年7月,恢复酃县人武部,隶属湘潭军分区。1964年5月,成立株洲市郊区人武部。1965年5月,撤销郊区人武部,改编为株洲县人武部,隶属株洲市人武部。1966年4月,市人民武装部由正团级升格为副师级单位。同年,市人武部对外称株洲警备司令部。1966年10月,增设市郊区人民武装部。1970年12月,成立市东区、南区、北区人民武装部,隶属株洲市人民武装部,醴陵县、攸县、茶陵县、酃县人武部仍隶属湘潭军分区领导。“文革”时期,市人武部奉命参加“三支两军”,各县、区、人武部也相继介入地方。1972年7月,奉命撤销“三支两军”机构和撤出“三支两军”人员。 [2] 1976年后,市人武部的机构及所辖范围变化较大。1983年3月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株洲市人民武装部由副师级升格为正师级。同年10月,又扩编为株洲军分区。同时,原隶属湘潭军分区的醴陵县、攸县、茶陵县、酃县人武部改属株洲军分区管辖。1983年年底,撤销株洲警备司令部。1980年5月,市郊区、东区、南区和北区人武部部长、政委按正团职配备,副部长、副政委按副团职配备。1986年5月,株洲军分区所属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全部移交地方,由正团级改为副团级,人武部工作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层领导。1994年12月29日,株洲军分区举行命名大会,成立株洲警备区。1996年4月1日,株洲警备区管辖的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北区、东区、南区、郊区9个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将地方建制的人民武装部顺利收归军队建制。同时,明确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为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导机关,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兼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接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 [1]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