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北京市
按照《教育部学位中心关于开展2024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现对2024年度参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10月10日至10月22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直接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上反馈,也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反馈。反馈意见人员须提供本人真实身份信息及有效联系方式,以便沟通核实有关情况。
目前正在公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
🔵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合作举办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商业智能与分析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
🔵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以下部分公示信息取自中外合作办学单位自评报告
↓↓↓
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
联合学院
一、机构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2022年4月,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 (CAU-USP Joint Colleg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巴联合学院”)。中巴联合学院是我国与拉美34个国家之间建立的第一个由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我国与拉美教育外交的重大突破。
学院首批开设农艺与种业和公共管理(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方向)两个硕士专业。两个专业全部人才培养环节在中国农业大学完成,所有课程依据两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组合和课程内容融合,并创新设立了两校共同开发的新课程。农艺与种业专业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毕业和学位授予相关要求后,将同时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授予的农业硕士学位、巴西圣保罗大学授予的作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毕业和学位授予相关要求后,将同时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巴西圣保罗大学授予的行政管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中巴联合学院是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以促进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为目标,由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共同设立。学院旨在两所顶尖大学之间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与研究合作平台。中巴联合学院不仅是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之间的教育和研究平台,也是中巴两国农业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巴联合学院遵循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的教育科研标准及规范,以确保高质量发展教育和科研。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将为合作提供可行且适用的优质知识和专长。基于中巴联合学院双方还在联合研究项目、联合实验室以及联合国际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进行合作。
截止目前,中巴联合学院已招收来自106名中国学生、5名巴西留学生,并计划拓展招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中巴联合学院将成为一个专门提供农学、生命科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教育的国际教育机构。培养具备卓越的国际胜任力,能够胜任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公司、国际农村发展项目等工作的人才。
中巴联合学院旨在提供农业相关学科创新教育,发展高质量国际高等教育,为中国、巴西和国际学生提供国际文化和教育环境,满足世界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巴两国之间长期的教育、研究、经济和文化交往。在开始阶段,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计划开设两个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类别的培养工作,一个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艺与种业专业,圣保罗大学的合作专业为作物学;另一个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专业,圣保罗大学的合作专业为行政管理。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相关学院的教师以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标准为基础,专门制订以上两个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的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中巴联合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生将获得圣保罗大学的作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将获得圣保罗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以上学位与圣保罗大学为其本校作物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所授予学位相同,并在巴西获得教育权威部门的承认。学生在中国农大完成学习获得圣保罗大学的学位,不以赴巴西学习为条件。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的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中巴联合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生将获得中国农大授予的农业硕士学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将获得中国农大授予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该学位与中国农大为其本校农艺与种业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所授予学位相同,并在中国获得教育权威部门的承认。
中国农业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共同实施中巴联合学院所制定的教学和相关研究计划。安排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国农大提供中巴联合学院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占各专业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50%左右。为中巴联合学院提供合格的师资,教师资格标准不得低于中国农大的教师资格标准。圣保罗大学提供中巴联合学院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占各专业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50%左右。圣保罗大学教师承担中巴联合学院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占各专业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40%左右。为中巴联合学院提供合格的师资,教师资格标准不得低于圣保罗大学的教师资格标准,在中国农大的授课时间不少于10周。圣保罗大学负责向中国农大确定、评估和推荐中巴联合学院合格的教学师资和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应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学生和教师的质量,教学和研究的条件支持及其成果的质量,均不得低于圣保罗大学和中国农大的教育水平。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要求均不得低于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的标准与要求。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将合作制定和监督有关教育、合作执行、管理和运行的标准,并通过计划、实施和支持确保在中巴联合学院执行这些标准。中巴联合学院还将定期接受中国和巴西教育认证或评估。联合学术委员会每年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中巴联合学院的中外国籍学生,在中国农大学习期间,依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和学校规定,享受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1)使用中巴联合学院的全部教育资源,包括中国农大的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及圣保罗大学的线上学术资源。
(2)一旦注册为具有圣保罗大学学籍的学生,便有权获得圣保罗大学的官方成绩单,如果符合毕业要求,应被授予圣保罗大学的学位。
(3)在达到毕业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4)从中巴联合学院获得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
(5)在中巴联合学院的学位管理政策和规定下,被给予合理的资源和住宿,以完成学业。
(6)在中巴联合学院中得到公平对待,并可以提出相关申诉。
(7)同时被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录取,并遵守本学院的学生手册的规定以及适用的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规章制度,履行学生相关义务。
(8)参加国内、社区和勤工俭学项目,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中巴联合学院聘用的中外国籍教师在中国农大工作期间,依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规定和合同约定,享受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1)按工作职责使用中国农大和圣保罗大学的公共资源,享受福利待遇。
(2)根据中巴联合学院的教师发展计划,获得条件充足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3)接受关于中巴联合学院的咨询,并有权维护和保障其个人合法权益。
(4)在品德、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
(5)就职务、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和提出申诉。
(6)中国法律法规及中巴联合学院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权利。
(7)在中国工作期间遵守中国农大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履行教师相关义务。
中国农大可以自主决定取消其本校选派到中巴联合学院教学的教师的任何学术职称和相关权利。圣保罗大学可以自主决定取消其本校选派到中巴联合学院教学的教师的任何学术职称和相关权利,并立即通知中国农大。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中巴联合学院所有师资来自两校在聘优秀教师,保证了两个专业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为确保英文授课质量,除思政课程外所有专业任课教师均需有用英语开展研究或授课的能力。外籍教师的请进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等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聘请外籍专业人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聘用教师前,在意识形态领域、教育背景、教学经历、专业资格等各方面对应聘教师进行充分考察和评估,以保证师资力量。
在师资选派方面,2022年,中巴联合学院共邀请圣保罗大学教授二十余人次开展线上授课,其中包含教授十余人,副教授近十五人。2023年,我们共派出近三十余人次教授授课,以及近十余人次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其中包括近二十余位教授和十余位副教授。2024年上半年,二十余人次教授进行授课,以及近十余人次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其中包括近十位教授和十余位副教授。这些线下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022年,中巴联合学院聘请巴西圣保罗大学原副校长、原农学院院长Luiz Gustavo Nussio教授长期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并担任巴方驻地协调员,全面负责与圣保罗大学相关的学术和教学等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确保教学组织和质量监督顺利进行。中巴双方各配有教学管理人员,合理制定了项目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与项目师生及管理人员及时沟通,实现了教学管理一体化,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的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中巴联合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生将获得圣保罗大学的作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将获得圣保罗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以上学位与圣保罗大学为其本校作物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所授予学位相同,并在巴西获得教育权威部门的承认。学生在中国农大完成学习获得圣保罗大学的学位,不以赴巴西学习为条件。
学生达到中巴联合学院的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中巴联合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生将获得中国农大授予的农业硕士学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将获得中国农大授予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该学位与中国农大为其本校农艺与种业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所授予学位相同,并在中国获得教育权威部门的承认。
公示地址:
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39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
学院合作举办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
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一、项目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a.办学定位
本项目是北京交通大学基于国家提出的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重大战略,为了弥补当时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与创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空缺、为国家推进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培养具有双创战略思维人才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同时,基于国内创新创业领域人才需求的新变化,2021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本项目调整为“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更强调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能力培养。本项目始终锚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沿领域,以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与引领行业发展为培养理念,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生层次的办学提供先导性的教育项目。
b.办学目标
项目面向尤其是有志于在高科技领域开办新企业以及已经在该领域进行一定探索的申请人,通过系列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既掌握国际先进的创新理念,又深刻理解国内的创新创业环境,助力学生成为国际化视野、创新性思维、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战经验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c.办学特色
项目的主要特色有:
鲜明精准的培养方向:专注于技术领域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过程,以及如何将发明与创意市场化。
前沿实用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了创新创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内容要求。
灵活创新的培养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和培养环节,开拓课堂内外结合的学习环境。
国际一流的师资阵容:项目配置了全国际化的师资力量,由RIT派出的资深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授共同授课。
全球顶尖的合作伙伴:双方学校均为全球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RIT的创业型教育在美国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导者地位。
丰富广阔的校友资源:学生将拥有北交大和RIT两大学校丰富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d.基本办学情况
项目为一年制,每年限额招生30人。招生条件不低于合作院校在本土的招生条件。获得入学资格的学生于当年8月入学,次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校生30人。
项目的专业课程共10门、45学分,另有政治课程2门、3学分。其中6门专业课由RIT选派的符合资质的教授前来北京授课,其他4门专业课和2门政治课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负责授课。学生达到双方学校硕士培养要求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项目开办以来已毕业学生193人,均已获得RIT颁发的硕士学位,同时获得教育部留服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创业或继续经营自己的公司、国内外深造、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项目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机制”的相关规定。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a.引进外方合作伙伴时注重优质资源导向。北京交通大学在办学之初,就注意到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优质的美国教育资源的筛选。在多所备选高校中,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美国和全球享有盛誉。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创建于1829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古老的私立理工大学,拥有近200年的建校史,是一所在美国及全球范围享有盛誉的理工大学,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领先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悠久的企业合作教育为特色。在2024U.S.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为98名。该校的创新创业(后改为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专业被评为最佳创新与项目管理硕士课程的第20名,专业学生100%就业率。RIT的Simone创新与创业中心、创客空间和风险投资孵化器等能够给学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知识。每年的五月份,还会在RIT校园里举行面向全美的创新创业大会,吸引了各地的创业者。因此,在多个备选方案中,最终北京交通大学选择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作为合作院校和合作项目。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确保外方建设的所有专业课程,均由其主校区负责该课程的资深教授来北京上课。
b.吸收资源时注重双向资源的引入。在项目办学过程中的资源引入时,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多方资源的引入,尤其是吸收外方资源进课堂的同时也注重中方资源向外方教师的推荐与宣贯。首先,在项目开办初期,由于美方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和教育水平均属于全球领先水平,因此项目初期的课程设置方面美方所占比例较高,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多采用美方教授推荐的国外案例与素材,如哈佛大学出版社案例服务中心的课程包、MIT开发的线上谈判系统、投资回报模拟平台等。由于RIT在迪拜有校区,且迪拜的创新创业也在全球享有盛誉,因此在2019年前每年都会带领本项目学生前往迪拜学习课程并对迪拜的Oasis Valley创业创新园区实地调研,并与在迪拜的全球创业者展开对话。迪拜调研和学习,也欢迎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MBA、MEM、MPA项目以及RIT的同学。多校、多专业同学同上一门课产生了更多层面的交融。其次,在项目逐步开展过程中,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步优化,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创业孵化园和加速器的建设也走向正轨。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授课中,项目中心会将我国的案例库介绍给美方的任课教师,推进中国案例进入到中国课堂。我们邀请更多在北京的创业者进入课堂,甚至进入外方教授主导的课堂。同时,带领项目同学走进在北京的创业园区,与园区的创业者展开交流。这些双向资源的融会贯通、现场调研、企业家的经验等,给项目学习拓宽了多种资源,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c.融合双方资源注重优势互补开展实质合作。本项目的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始终将挖掘双方各自的优势,并在落实层面上推动开展实质合作。本项目的中方院校和依托学科为北京交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经管类学科是北京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在教育部近三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先后获评A类学科,展现出强大的学科综合实力。学院于2021年一举通过EQUIS、AACSB、AMBA&BGA三大商学院国际认证,成为全球第116所、中国大陆第13所、北京地区第3所通过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在一年之内通过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成功进入全球前1%的商学院行列,标志着学院办学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一流水平。学院9个本科招生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还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1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专业1个。2023年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和供应链管理3个新专业。近3年,学院本科生平均深造率60%以上,学院毕业生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大行业头部企业等就业比例达76%。在所有的学科中,工商管理专业是经管学院的优势学科之一,并且专业特色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方向,RIT的工商管理优势在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方向。两者共同合作开设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硕士项目,既能充分发挥北交大经管学院的工商管理的优势,又能全面引进RIT的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的优势。二者互为支持,将双方最优势的师资和教学培养方案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融合创新的教育理念。
d.融合中外教学力量建设师资队伍。从项目开展初期,中外双方便共同商议并达成一致,双方师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建设本项目的师资团队。因此在早期外方教师负责课程时,每门课程均有一名中方教师担当助教,帮助外方教授协调课堂和组织学生的同时,全方位学习外方教授对课程的设计、多方资源的挖掘、全过程考核方式的落实等。在某些前沿的课程,如新企业的创建、创业金融等课程,我国当时的课程还没有开设,项目中心鼓励多位教师参与该门课程的学习。此外,项目中心的行政教师全面进课堂。一方面帮助授课教师管理课堂,另一方面也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创新创业的素质。
每一版培养方案的调整都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四个“三分之一”的要求。以最新执行的2023级培养方案为例,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的50%;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占所有核心课程的60%;外方教师担负专业核心课程占全部课程的36.3%。外方教师担负的学时数占所有学时数的比例为54.55%。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外方参与办学主要体现在:
a.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在遵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规条文的基础上,外方选派合适的师资来京授课。在项目开办初期,师资队伍的建设被中外双方认为是工作的重点。外方选派来京上课的老师,均应是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美国校区承担该课程的老师,并且原则上应当具备博士学位。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应当是该课程的资深授课教师。因此,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美方每年选派6-8名教师前来授课。2023年、2022年分别有6名外方老师前来授课;2021年,选派了7名教师前来授课。2020年和2019年均选派了8名教师前来授课。
美方选派的教师,不仅要确保专业匹配、经验丰富,还要确保符合协议书中的约定。协议书明确约定,“乙方(美方)委派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均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从事危害中国主权、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且不得提供宗教教育、不得组织宗教活动、不得进行招募宗教成员活动”“乙方理解且不妨碍或以其他方式阻碍甲方(中方)开设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的要求”“双方均应提供项目教学所需教材和教学资料,内容不得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并强调“由甲方严格监控项目教学质量”。每批外方教师正式开始项目授课前,都会统一对其强调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有效执行。
b.选派教师整体水平:在评估期间选派的35人次的授课教师中,所有教师均在RIT授课年限超过10年以上,最高服务年限有32年。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28%。所有教师均具备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其中博导所占比例为40%,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0%。
c.中外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本项目没有专门为项目招聘的老师。任课教师是由中外双方选派的符合资质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因此,选择和委派的授课教师均满足双方资深招聘专任教师的资格,同时符合双方对教师资质的约定。在双方签订的合同当中,关于教师的约定条款如下:
学位项目的教师将由甲方或乙方提供,每位教师都必须达到双方认证教师的资格要求。根据双方认可的培养方案,乙方负责所派出教师的认证、聘用和薪酬。根据双方认可的培养方案,甲方负责所派出教师的认证、聘用和薪酬。乙方应保证,在北交大北京校区为学位项目讲授的课程质量与在乙方本部讲授相同课程的质量一致。甲方在合作期内,为学位项目委派和聘用符合乙方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的甲方教职人员。甲方应确保甲方教职人员根据学位项目培养方案实施学位项目。乙方应确保乙方教职人员根据学位项目培养方案讲授学位项目的科目。如果甲方认为在学位项目期间,授课或任职的乙方教职员工有行为不端、能力欠缺、渎职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在协议的范围内正常执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甲方将会以书面形式告知乙方,双方将在6个月内协商决定是否由乙方取消相关教职员工在该项目中授课或任职,或采取其他相关的措施。如果乙方认为,在学位项目期间,授课或任职的甲方教职员工有行为不端、能力欠缺、渎职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在协议的范围内正常执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乙方将会以书面形式告知甲方,双方将在6个月内,协商决定是否由甲方取消相关教职员工在该项目中授课或任职,或采取其他相关的措施。如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双方要求比上述更紧迫的期限,则提请联合管理委员会讨论或投票解决。
d.外方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保障举措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外方教师聘用符合《RIT Faculty Employment Policy》标准。此外要遵守办学协议中有关规定,例如“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从事危害中国主权、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且不得提供宗教教育、不得组织宗教活动、不得进行招募宗教成员活动”。教学材料的发布方面:授课教师需要在每门课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至少提前两个周完成教学日历的安排,提交给教学主管部门审核,至少在上课前一周将教学安排的所有要求和文件提交到课程平台上。如果有同学有疑问,任课教师需要及时给与反馈。上课效果评价。每门课结束后,美方的教学系统中会自动发送给同学们一个问卷调查,内容是对任课教师进行上课效果评价。评价为线上无记名调查。虽然上课效果评价并不是硬性规定,但如果某个同学没有及时完成调查,邮箱中会收到多封自动发送的邮件,提醒学生完成该项工作。外方课程的所有资料、教师授课过程记录、成绩考核方式等,均在MyCourses系统中留存,以备后续的评价。
e.学位授予标准:根据中美双方的学位授予要求,满足所有条件的同学方可授予硕士学位。思政类课程遵守北京交通大学的要求,成绩不能低于D(60分);其他课程遵守RIT的学位要求,单科成绩不能低于C(不含C),且除思政课以外的课程的GPA要达到3.0或以上,方可申请学位。
公示地址:
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41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
合作举办工业设计专业
本科教育项目
一、项目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一)办学定位与目标
该合作办学项目依托北京化工大学本科专业“工业设计”,通过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优势专业“产品与造型设计”(专业名称更改过一次)进行合作办学,实现强强联合和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家国情怀的国际化新型工程高素质人才。该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正确的设计观、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高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工业设计必需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我国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对此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办学特色
1.深度融合中外方专业优势,塑造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和良好外语能力的工业设计方向复合型人才。
2.坚持“中外结合、以我为主、外为我用”的国际化办学指导思想。
3.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办学的层次和水平。
4.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教育氛围。
(三)基本办学情况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17个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 2011 年,是我校为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而建设的国际教育平台,主要开展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来华留学生管理与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热那亚大学创办于1471年, 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之一。热那亚大学拥有工程学、自然科学、医药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五大学部,是名副其实的多学科教育体系。在建筑(设计)、海洋学、医学、工程、经济学、法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享有极高国际声誉。在中国,热那亚大学已经与北京化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及科研合作协议。
本项目按照新工科专业培养方向,引进和借鉴国外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和管理,将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进行交叉、融合和提升,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具有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017年开始招生以来,每年招生30人,培养模式为“4+0”,即四年在国内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且成绩合格者获得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以及外方大学学士学位。国内学费每年6万元,学习期间可以赴热那亚大学交换学习。
办学以来,引进教师、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中外双方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认可,招生分数线逐年提升,于2019年、2022年分别续签合作办学协议并向教育部申请延期。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办学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和热那亚大学严格按照办学协议开展项目有关工作,外方选派优质师资授课,双方管理人员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加强研讨,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一)学习借鉴外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系统引进外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核要求和专业教材及教辅材料、讲义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适合项目实际的培养方案,突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指导思想。该专业采取4+0办学模式,外方教师授课课程共14门,共引进国外优质课程30余门课程教学大纲。
(二)引进并利用外方高水平师资力量。外方每年选派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来校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工作,并为学生和教师做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报告;我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师资作为引智项目人才为学生进行讲座和学术报告;同时,我校派遣授课教师赴外方学习,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学习和借鉴外方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关注交换学生海外留学情况。项目开办以来共引进88人次外方教师来我校完成了14门合计74门次引进课程的专业课授课。
(三)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和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课内外教学,规划及建立学习管理系统 - Moodle,担任Moodle系统管理员,承担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全校使用该平台的课程目前累计超过60门。合作办学外教教学、英语教学及部分中方专业课程教学均使用本平台。
(四)构建多元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引进美方的全过程考核模式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进行本土化的教学评价创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课堂观察记录、分组讨论、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五)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部分课程中外方共同上课,外方课程配备助课教师,采用“外方主讲+中方助课”的授课模式,助课教师协助外教完成线上线下理论课程学习及实验项目、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考试、收集教学资料等工作,推进中外教师的深入沟通融合,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吸收转化,提升助课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大四期间中意两个专业学生互相交流,中意学生共同上课,加强了紧密的沟通和融合。 毕业设计从选题到指导到答辩均采用中外双导师制。
(六)充分利用外方教师资源,辐射全校学生培养,在全校开展国际化讲座,中外方教师教学研讨等,为培养国际化的本土师资和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做贡献,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贡献。合作办学的过程体现了教育部对合作办学资源引进-吸收-转化和提升的要求,同时提升了我方办学实力,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水平提高。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本专业是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基础上,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产品与造型设计专业共同设置课程和共同培养的双专业双学位课程。2015年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工学院与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洽谈合作办学,外方教学负责人Cassidu教授与中方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教师讨论确定了项目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在2017年第一届学生招生之前,中外双方通过面对面会谈、视频会议、邮件往来等方式修订了合作办学项目学生2017级培养方案,制定完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执行。教学计划按照教育部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双方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反馈,修订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学校密切合作,定期召开年度项目会议,不定期召开教学会议,协调处理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每年春季核对落实下一学年教学执行计划。尤其是疫情期间,双方学校第一时间加强沟通,多次召开各类会议,保障了突发情况下教学秩序的稳定。
本专业引进的外方课均为专业必修和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中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门数超过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在授课过程中全部引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引进的课程数量以及授课时数完全符合教育部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实现了面向中国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使其在国内享受到国外优质课程和教师资源的目标。使我们培养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及其执行情况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加强与美方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评估反馈机制,多途径强化教学质量监督,持续优化改进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外方项目管理人员均参与到教学质量监督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反馈体系。
公示地址:
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合作举办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42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
一、机构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1.基本情况
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是教育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外方合作院校为俄罗斯交通大学,办学层次和类型为本科学历教育,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并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模式为4+0。物流工程与交通工程专业2020年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年招生,目前学院在校生总数540人。
2.办学定位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以“崇德笃实、追求卓越”为己任,坚持“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办学目标
现阶段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秉持“开放、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和机制创新,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汇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人才,成为国内知名、中俄合作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科学院。
中远期目标:不断促进地方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作用,推动地方与国外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培养具有服务企业国际化走出去的专业加俄语的新工科人才,成为合作办学标杆学院,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学院力量。
4.办学特色
(1)突出党建引领。在办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思政育人新格局,实现了专业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青年党员教师在首届全国大学俄语课程思政教学课件设计方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创新管理模式。学校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管理规定,实施学业分流,创新管理模式;采用“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采取小班授课,中教助课,办学成果显著,第一届83名毕业生有74名同学同时获得中方和俄方的证书,占比89.15%。
(3)坚持提质增效。学院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项目支持,三年累计赴俄学习学生78人;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三年来近百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第一届毕业生有66.27%的毕业生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合作办学机构的“4+0”要求,坚持在教育资源的引进、吸收、融合、利用等方面的中方主导权,内容如下:
1.教育资源引进方面,满足教育部合作办学“四个三分之一”要求。
交通工程专业引进26门俄方专业课程,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地铁中的自动化和机电设备线路、自动控制与遥控力学运用基础、地铁自动控制和遥控力学设备电力供应等,涵盖了交通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知识模块。引进外方课程占该项目全部课程比例为36%,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该项目核心课程门数近80%,外籍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占该项目全部课程门数34%,外籍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占全部教学学时数的比例35%。同时,这些引进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俄罗斯交通大学在交通工程方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引进俄方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27门,引进的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的40%以上,引进的外方专业核心课程22门,占全部核心课程的78%,俄方教师承担引进的22门核心课程的授课工作;俄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824学时,占全部教学时数的48%。
物流工程专业引进35门俄方课程,引进外方课程占该项目全部课程比例为37%,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该项目核心课程门数近69%,外籍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占该项目全部课程门数37%,外籍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占全部教学学时数的比例42%。
2.在优质资源的吸收、融合与利用方面,积极引进国外教材、教学软件、实验设计等,同时完成引进课程的审查、融合和本土化建设,使其更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将引进课程先进性与本土课程互补性有机融合,既体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彰显中国特色育人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发挥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成立院教材选用专家组,守关口、抓教材,保证中俄合作办学方向,掌控中俄合作办学中的意识形态主动权。同时,学院出台了《中俄共建课程中方教师工作职责》,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课程双优融合及本土化建设。具体做法是:
(1)课前
①中俄双方教师前期充分沟通,将双方优质资源进行融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
②中方教师完成引进课程的课程大纲(俄文、中文完整版)的翻译,并上传至我校BB学堂。
③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同确定课程实施方案。
(2)课上
俄方教师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职责。中方教师协助俄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了解学生课上学习状况。
(3)课后
①中方教师及时将外教的授课视频翻译上传至北京联合大学BB网络学堂。为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所有教学资源均进行了中文翻译,确保课程内容正确性的同时,方便学生能够在俄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参考。
②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课程讲授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③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积极与外教沟通反馈,及时调整。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国外的真实案例,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并将实验项目开发中俄双文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部署在学校仿真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实践活动。该教学资源的架势获校级虚拟仿真试验项目4项;获评校级一流课程4项,同时获教育部碳达峰、碳综合教育资源项目一项。实践证明,中俄共建课程实施方案不仅保障了引进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也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3.对引进的教育资源融合和再创造工作中突破跨文化壁垒,不仅丰富了国际化教育资源,更是提升了办学理念,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在融合吸收和利用俄方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将俄交大的教育模式与北京联合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本土化创新。将俄罗斯交通大学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并借鉴俄罗斯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实践方法,将优质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带来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风格和思维方式。此外,俄方教师还会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和讲座,分享俄罗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2年,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特等奖2项以及十余项省部级奖励。教育资源融合和利用过程中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显著提升,《中俄合作办学背景下专业思政体系探索》、《基于全域视角新时代工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政策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推动应用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等二十余项目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及校级科研项目。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1.来华授课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交通工程共有88门引进课程,按双方约定,引进课程为俄方授课,上一学年,共有40%的课程由俄交大指派教师来华线下任课,其余课程目前采用网上授课,中方教师跟课,随着疫情后的政策放开及国际局势逐步稳定,来华授课的俄方教师人数在逐渐增加,本学年有90%的引进课程由俄方教师来华线下授课。
2.选派教师整体水平
俄罗斯交通大学成立于1896年,是俄罗斯最顶尖的交通类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设施,设有多个全国性研究所和实验室,科研实力底蕴深厚,在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科研成果丰硕。俄罗斯交通大学选派的教师均符合双方学校教师的聘任标准和要求,聘请外籍教师符合我校《引智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超过85%的外籍专业教师具有博士以上学历、高校职业资格和2年以上工作经验,外籍语言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对外俄语教育资格和8年以上工作经验。
3.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身兼学生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任,其选聘需具备下列条件。
(1)基本资格。外籍教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并持有相应的语言或专业类证书,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教授专业课的外籍教师需拥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与专业相符的工作经验。中方教师应该具有对口专业的博士及以上学位。
(2)双语要求。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要熟练掌握俄语技能。能够运用外方教材,熟悉外方课程,沟通外方教师,从而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常运转。
(3)能力要求。首先,聘请的教师专业对口,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进展和成果,精通专业知识,拥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其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中外教师通过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实现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与教学的最佳合力。
按照上述标准,学院共新进4位具有国内外学习经历的博士学位俄语青年教师,全球招聘优秀俄语外教6人,充实俄语教学师资队伍,强化俄语的教育教学改革,规范俄语教学,提升俄语教学效果。除俄语教学外,中方引进12名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教师。
4.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
(1)严格执行培养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以教育部四个“三分之一”为前提,是在与俄方商讨沟通、综合考虑了教育部的最新精神、行业发展的特点、双方优势等基础上确定。培养方案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和能力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俄方大学的特色优势制定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2)加强质量保障机构建设
持续完善学院内部质量评估机制,建立了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教学督导组、教务办公室、学生办公室组成的院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对学院日常教学过程进行检查。
实施教学检查制度。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促进教学规范,加强教学交流,提升教风学风。
落实听课制度。坚持院领导、院督导、系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听课评教评学“五位一体”机制。2022-2023学年度,听课次数达124次;2023-2024第一学期,听课次数达77次。通过落实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教学督导。除了校级督导以外,学院实施院、系二级督导制。学院教育教学督导组由3人组成,是一支专业背景吻合、高职称、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督导队伍。校、院、系三级教学督导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巡视、考试巡视、教学检查、召开座谈会、评价与反馈等形式,进行教学监督与指导,推动教学持续改进。
(3)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条件设施优先保障,教务处将智慧教室、大教室等优先安排给学院使用,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任务顺利实施。学生可共享全校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满足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学院提供在线翻译软件和音视频翻译平台,辅助师生完成俄方课程资源翻译。此外,学院还配备了同传翻译系统,安装在有引进课程的每个教室的教师机上,支持俄方教师在全俄文授课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4)着力提升俄语教学质量
采用小班上课,增强师生互动,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学习实效。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与智慧教学平台帮助俄语教学效果实现可量化、可视化。俄语教学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将大学慕课等优质教学资源有机融入俄语教学,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教学管理与评价,课前、课堂、课后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实现数据监测与反馈,实现了俄语教学产出效果可视化、数据化,达成三全育人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提升机制。
加大俄语学习力度,在大一、大二、大三都开展集中训练活动,其中大一为我校俄语教师完成,大二大三为俄罗斯交通大学委派俄方教师完成培训,每个集训时间为3周左右。学生俄语成绩显著提升,二年级俄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5%以上,高于全国通过水平。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在学生中成立“俄语社”、“俄语经典诵读社”等学生社团;每年举办俄语演讲比赛及俄语电影配音大赛,学生参与率达到70%以上。此外,我院37名师生共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第十七届“絮语”俄语文化节暨第九届北京高校俄语配音大赛;100多名学生参加了第四届《大学通用俄语》慕课及全国大学公外俄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俄语书写大赛。在团体赛中共有69所学校参赛,经举办方评审,我院获得了团体赛一等奖。个人赛中,我院共有76名同学参赛,4名同学获奖。
(5)加强中俄双方教学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协同机制
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管理工作》、《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督导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教学检查工作管理规定》、《北京联合大学听课管理规定》等文件,并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学院的质量标准文件,如《中俄共建课程中方教师工作职责》《中外合作办学核心课程实施办法》等。学院每学期组织内部教学研讨和协作,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和师生座谈会。通过网上评学与评教、随机听课、检查教学基本文件、撰写总结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定期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开展视频会议,及时沟通交流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构建教学质量检测与反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学院开办以来,办学质量成果显著,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项目支持,为本科学生公派留学出国创造良好机会和条件,三年累计赴俄学习学生78人,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更多条件。
5.学位授予标准
对于同时满足中方毕业、学位资审条件及俄方学位资审条件的学生将授予中方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俄方本科学位证书;只满足我校毕业学位资审条件的学生颁发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完成俄方规定的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答辩后获得俄罗斯交通大学颁发的本科学位证书。
公示地址:
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40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北京语言大学与法国克莱蒙高等
商学院合作举办商业智能与分析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一、项目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一)政策环境
北京语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管理,会同研究生院、教材研究院、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及保障。
一方面,项目发展重大事项,经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相关部门集体研究决议,为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项目中心组织教学事宜,并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评聘、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项目中心一定的自主性,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从办学硬件管理政策、教学政策、人事政策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校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要性有普遍的共识,在制定相关政策中充分考虑到了项目的长期性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硬件方面为项目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分配了合作办学项目专用办公室以及专用教室;在教学政策方面通过打通教师合作办学项目与非合作办学项目的授课学时,为维护一支稳定的教学团队创造了条件;通过人事政策的支持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管理团队,招募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转。目前,学校给予的项目政策环境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设施
本项目办学地点在北京语言大学校本部,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里的教学设施。学校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本项目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教学需要。学校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定期组织对教室设备能否满足教学要求进行评估。为了进一步方便本项目学生的学习,学校特别批准教2楼415办公室作为本项目的专用办公室,在校园内规划学生宿舍,纳入统一管理。
(三)教学组织
本项目的教学计划遵守培养方案中的进程计划。本项目共开设28门课程,其中包括9门公共课(含思政课和第二外语)、15门专业核心课及4门专业基础课程。19门专业课中,均为中外双方共同开设课程。外方教师授课门数10门,占全部课程门数36%;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约占全部专业核心课程门数的60%;外方教师承担的核心课教学时数约占全部教学时数37%,占全部核心课教学时数超过66%,符合教育部“四个三分之一”要求,每类课程中具体课程的安排都严格遵守培养方案中课程目录、课程学时、课程学分的约束条件。
同时,本项目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师资安排方面严格制定具体方案,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针对外方讲授的课程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做好了外方教师来华的具体详尽的行程安排,使得教学计划可以无缝衔接。在教学资源方面在教室、实验室、实习场地等方面的安排上都充分满足了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在项目过去两年的运行过程中全部教学计划都得以严格地实施。
教学大纲的编写符合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的规范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在设置上科学合理,覆盖了重要知识点以及前沿问题。引进课程的教学大纲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从知识深度、知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在部分核心专业课的大纲中融合了应用实践环节,通过学与用的合理安排能够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体系。
在教材引进和选用方面建立了合理的规则,相关工作的实施主要考虑到了以下五个要素:一是考虑教材思想政治正确性,确保所选用教材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不存在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二是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其篇幅、知识点、深度等方面是否适合项目教学使用,以及教材的内容是否紧扣教学大纲;三是考虑教材的经典性,考量教材是否为该专业或该课程的经典教材,是否较为广泛地被应用于项目教学;四是考虑教材的前沿性,所讲授的知识体系是否与时俱进,既涵盖了经典理论又放映了当前的前沿科学问题;五是考虑授课教师对教程的熟悉程度,是否系统地研读过教材以及是否能熟练地运用教材实施教学。
此外,项目还建立了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学籍材料、成绩登记表、课程考核等原始材料进行严格管理和存档。
(四)培养质量
本项目自2022年3月开始实施,目前已有第一届毕业生78人,全部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截至2023年12月,2022级学生共有4人继续深造博士学位,其中2人为申请境外高校。除选择深造外,本项目其余毕业生基本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商务与管理等方向。
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学生认为,项目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设置科学合理,师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使其在境内即可享受世界顶尖学府的教学资源。两年间,首批毕业的78名学生在职位晋升、职称提升、证书获得和科研及论文发表上均收获颇丰:数位学生获得了职位的晋升和职称的提升,如升任部门负责人,晋升为高级经理等。
(五)科研贡献
基于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我校与法方学校共同邀请到三位来自美国、爱尔兰、法国的SSCI期刊(S1区)主编合作举办了“国际经济与金融会议:经济与金融研究新发展”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76篇优质论文,进一步推进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为中外中青年教师合作提供了平台。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北京语言大学于2018年12月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签署了校级合作备忘录,通过随后近四年围绕学生交换交流、联合培养、教师合作等形式加强合作、增进了解,促成了本项目的顺利开办。该校拥有国际商学院AACSB、EFMD-EPAS、AMBA三大认证,为全球排名前1%的知名商校,2023年其管理大类硕士QS全球排名为61位。其教学设置秉承了法国高等精英学院交叉学科办学,与实践紧密连接的特点,一直将具有人文元素的科学技术与实际应用需求作为其办学的主要宗旨。在法国为数不多开设商业智能分析的高校中,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以领先的文理交叉办学定位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教学支持作为其竞争优势,成为我校合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引进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我校打造全新的教育品牌,不断适应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总趋势,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首都高精尖产业建设需要的重要举措。基于本项目的成功举办,双方学校已签署协议以互设“海外校区”的合作形式向对方开放各自校园与课程,欢迎对方师生进入本校开展深度联合科研、实践与交流。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在商业智能领域的案例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知名企业米其林集团总部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设于同一城市,且互为战略合作伙伴,米其林集团对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开放了无知识产权争议的案例与真实数据,保障专业建设与日常教学;项目引进法方院校教学师资团队,同时发挥学科专业在国内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全面达成项目目标和专业能力要求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为了更好的保障项目合作的顺利开展,法方由校长担任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选派学校国际合作部主任Audrey ESTEVE女士、商业智能与分析项目负责人Sebastien DOUAILLAT教授作为项目管理委员会法方成员。其中,Sebastien教授作为原米其林集团首席数据架构总监,在米其林集团总部从事近20年商业智能与分析架构与管理工作,为“双师型”项目负责人,实践经验丰富,他加入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工作后,开设了商业智能与分析理学硕士项目,成功培养了多届法国毕业生。
根据本项目合作办学协议,中法双方均为本项目安排各自所承担课程的授课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法方在本项目授课的教学质量确保不低于其校本部的标准。最近一年来,本项目参与办学的授课外方教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比为100%,正高职称占比为100%,整体师资水平较高。本项目共开设28门课程,其中包括9门公共课(含思政课和第二外语)、15门专业核心课及4门专业基础课程。外方教师授课门数10门,占全部课程门数36%;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约占全部专业核心课程门数的60%;外方教师承担的核心课教学时数约占全部教学时数37%,占全部核心课教学时数超过66%,符合教育部“四个三分之一”要求。
围绕商业智能与分析硕士项目的顺利开展,两校于2023年签署了互设校区协议,法方学校在我校揭牌“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北语校区”,派来20余名法籍本科生在我校学习。我校计划于2024年11月赴该校完成“北京语言大学克莱蒙校区”揭牌仪式,并同期选派相应专业学生赴法完成海外学期学习。我校已完成校内遴选,将推荐5名参与项目授课的教师于2025年2月赴法方学校承担其部分课程教授并在此期间完成海外教学法培训。
科研合作方面,法方学校积极联系了多位SSCI顶级期刊的主编与我校开展合作,围绕以上期刊(均为S1区)两校于2024年4月27-29日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促成了两校有组织科研成果落地,两校中青年教师的多篇文章得到上述国际期刊的选用。
基于以上多年的合作积累,双方于2024年初签署了共同建设语言科学与产业学院的合作协议。
公示地址:
北京语言大学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商业智能与分析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44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
一、机构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一)办学定位
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面向全球招生,立足北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专业基础的高水平人才,促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溢出与融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样板学院。
(二)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和北京发展战略需求,主动参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秉承“兴工报国”理念,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兼具国际视野和意识、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办学情况
(1)学院历史:学院是由北方工大与布大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于2020年4月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办学许可证有效日期至2030年12月31日。
(2)专业设置及学位授予:学院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生达到两校规定的学分要求以及英语标准可获得北方工大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布大颁发的学位证书。布大颁发的学位证书可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认证。
(3)学院规模:目前学院共有中英管理人员17名,20级-23级学生共762人,其中大数据专业403人,机械专业225人,土木专业134人。
(4)办学方式:布大和北方工大相关专业学院遴选优秀教师来布院教学,并承担专业建设任务。布院负责沟通、协调和组织两校的教师选派、教务安排、学生管理、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目前布大先后派驻学院执行长期线下教学任务的教师33名(2024年秋季学期布大来华教师24名),北方工大专业学院参与布院管理的教师35名(含专业负责人4名、班导师31名)。
(5)组织架构:学院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JMC”),是学院最高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院发展规划、人事任免、预算决算、人才培养、运行管理等工作。目前JMC由15名委员组成,其中8名由北方工大委派,7名由布大委派。JMC下设教学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以及师生联络委员会。学院直属党支部全面负责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思想教育、意识形态、党员发展和教育等工作。学院还设立教学办公室、师资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党务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就业办公室、学院团委)等下属部门。
(6)招生与毕业情况:学院自2020年开始招生,三个专业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招生计划逐年增加,2024年为300人,整体平均分高于全国平均一本线约13分;2024年录取的最高分超当地一本线107分。
20级91名毕业生中,获得布大一等学位率为56%,两校双学位率97%。出国留学54名,QS前100名占到83%以上;国内升学13名,总升学率73.6%。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经过四年的探索与优化,北方工大逐步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实现与布大对应专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国际合作办学“兼取所长、融汇发展”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动力,实现合作办学的双赢。
(一)严格规范课程体系,遵守规定要求
布院严格按照不低于上级部门和两校规定的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其中英方课程门数和授课学时均满足教育部规定的“四个1/3”要求(以2023年培养方案计算):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①学院开设全部课程49门,引进外方课程23.5门,引进课程占比47.96%;②开设专业核心课23门,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19.5门,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占比84.78%;③外方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19.5门,占全部课程的39.80%;④学院全部教学时数2996,外方教师承担教学时数1200,占全部教学时数的40.05%。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①学院开设全部课程54门,引进外方课程25.5门,引进课程占比47.22%;②开设专业核心课25门,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23.5门,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占比94.00%;③外方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23.5门,占全部课程的43.52%;④学院全部教学时数3180,外方教师承担教学时数1416,占全部教学时数的44.53%。
土木工程专业:①学院共开设课程52门,引进外方课程25.5门,引进课程占比49.04%;②共开设专业核心课26门,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23.5门,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占比90.38%;③外方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23.5门,占全部课程的45.19%;④学院全部教学时数3060,外方教师承担教学时数1344,占全部教学时数的43.92%。
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框架内,三个专业的英方课程核心内容、授课标准与布大本校相应课程一致,接受布大和北方工大质量保障体系的双重监督。中方课程中涉及德智体美劳的课程也均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设置。
(二)持续优化教学体系,形成特色互补
教学体系的优化包括培养方案、教学环节以及课程大纲等多个方面。教学过程中,布院教学团队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在院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吸收、借鉴布大培养方案中关于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多样化评价的有益做法,同时又对布大课程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持续优化教学全过程。
(1)融汇培养方案优势。布院培养方案由双方教学团队在深入分析对比英方的课程模块说明和中方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共同制定,涵盖两校学位要求的核心课程,反映了两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培养方案既反映了英方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同时又注重中方关于专业基础和相关人文素质的培养,共同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2)弥补课程体系不足。融合后的培养方案课程安排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体现了中国和英国经济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布大本校的大数据专业更注重数学理论基础和基于项目的算法学习,较少涉及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为此布院中方团队专门开设《数据库基础》《机器学习》《大数据概论》《数据结构》等课程,形成课程体系优势互补,有效地保障了大数据专业学生基础的普适性。
(3)实现沉浸式英语教学。布院开设的课程中,英方课程100%全英文教学,且全部由英方教师担任主讲。除公共基础和通识课外,85%以上中方课程为双语教学;再加上一、二年级密集的中英方英语教学安排,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并达到英方课程全英文教学的要求。
(三)共建共享线上资源,打造云端校园
(1)双学籍享受平等权益。布院学生入学即注册获得北方工大和布大双学籍,享受与两校本部学生相同权益,包括访问两校所有电子教学资源。布大网络中心为学生与合作教师建立个人网络账户,教务管理人员为布院师生提供电子资源使用培训,包括学籍管理的eVision系统、提交作业的Wiseflow系统、使用教学电子资源的Brightspace系统、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等。另外学院采用跨境电信云服务,学院师生可以通过专线Cloudwan直接快速访问布大电子资源,这些措施为布院师生便捷、高效地使用布大电子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环境与硬件支撑,营造了良好的云端校园氛围。
(2)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库。布院教务部门依据英方教师的授课计划及推荐材料,收集整理相关电子材料,建立英方课程数字资源库,结合学院建立的图书资料室(部分图书由布大购买赠送),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库。
(3)规范使用电子资源。布院为规范同学们合理使用电子资源,北方工大和布大管理人员专门就数据安全和保护问题聘请中英方法律专家进行线上培训,讲解中英双方关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进一步增强了双方师生的数据保护和版权意识。
(四)互鉴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1)借鉴两校教学所长,构建协同教学机制。布院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渐借鉴吸收布大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合理使用分组讨论、团队协作、项目驱动、海报展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展示平台。同时,布院坚持北方工大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倡导在英方课程中增加教学成效反馈机制,配备中方教师给予教学支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共同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成效。
(2)坚持系统科学评价,严格教学全过程管理。在借鉴英方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理念的基础上,布院逐渐形成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式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通过口头报告、大作业、实践作品来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局部闭环。此外,评价涵盖教学大纲中的所有内容,但又突出重点。例如布大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如果其中一个核心模块测试不合格,则整门课程将不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纠正学生纯粹应付考试的不良风气,促使学生从始至终专注学习。
(五)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全面合作
(1)促进两方科研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布院针对英方课程配备中方教师协助教学,建立了“合作教师”机制。教师在开展教学合作的同时,科研上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质合作。学院积极为布大教师牵线搭桥,通过座谈会、学术报告联系科研领域相近的北方工大科研团队,共享科研资源和设施,为布大教师融入北方工大科研团队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充实了团队的研究力量。疫情后两年布大教师与布院师生联合发表论文6篇,协助申请国际合作项目1项。布大教师也积极参与布院学生学科竞赛指导,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3项。
(2)遴选师生培训学习,发挥资源优势。疫情结束后,布院就积极着手选派教师赴布大进修学习。24年选派3名教师赴布大访学3个月,另推荐一名CSC资助教师去布大访学1年,全面学习布大的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方法,推进科研合作。另外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选派5名教师、带领64名学生赴布大参加summer school,很好地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经过四年的教学合作,北方工大“合作教师”综合能力(包含英文教学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经过布大教学管理部门培训并测试,目前36名中方教师获得布大课程教学资质。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北方工业大学和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坚持“办学共同体”建设,在两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树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质量共建、责任共担”的办学理念,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质量保障、外方教师选派与培训、学生管理和全方位科研合作等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一)全球招聘,择优遴选教师参与教学
(1)聘任教师程序规范严格。布大来华授课教师均为现任或者按照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标准在全球招聘的教师。布大聘任小组成员包含布大工程、设计及物理学院院长、学院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拟招聘教师部门的系主任、布院英方副院长、相关院系的资深教授等。1个岗位通常超过5人面试,经过多重面试环节,从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布大应聘教师的水平。布大招聘过程中,英方管理层一直与布院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2)遴选优秀教师线下教学。自办学以来,布大共选派47名教师参与学院的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工作,其中直接来华长期教学人数为33名。2024年秋季学期布院课程已实现全面线下教学,共25名布大教师参与,无集中授课现象。特别地,为加强英语教学,布大英语教学中心成建制地派遣一支语言教学团队(规模为8人)来校线下授课。布大参与教学的专业课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88.89%具有10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11.11%具有正高职称,27.78%具有副高职称,其中大数据专业、机械专业和土木专业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45.45%、16.67%和37.50%。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疫情期间,为确保教学效果,2022年8月布大仍派遣大数据专业负责人Matthias Maischak博士和两位外语教师Nicholas Leo Thornton、Howard Anthony Harris,经历三周隔离和两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来校教学,这充分反映了布大对布院教学的重视。
(3)常态化年轻教师培训。专业负责人根据布大要求,定期组织在布院的英方年轻教师相互交流,通过同行观摩学习,或通过布大的“学术教育网络”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英方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定期对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在中国教学应注意的相关规定。各专业还建立“课程负责人”机制,布大本部担任相同课程的教师主导,与布院教学团队定期研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计划。
(4)建立专职管理团队。布大聘任1名英方副院长和3名专职管理人员,全面负责英方教师管理、质量保障和教学安排协调等工作。从专业建设角度,英方还聘任3名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安排等事宜。实际工作中,布大主管副校长、工程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定期与北方工大教学管理团队召开会议,如在疫情期间,就通过Teams软件召开双周英语教学会议、月度协调会议、年度联合管理委员会(JMC)会议、每学期教学委员会(BoS)会议、学生评议委员会(SEC)会议进行沟通。其间还会因特殊情况召开临时会议,保障布院正常教学管理秩序。
(二)确保质量,严格遵守双方教学要求
(1)遵守双重质量保障要求,互为支撑确保质量。中英方教师严格按照两校的质量监控体系要求开展教学。英方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对英方课程进行同行评议,组织学生评议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以及外部评价员(External examiners,布大聘请)对英方课程以及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中方校院两级督导部门,包括“合作教师”,以旁听课程、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对英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思想性进行把控,确保英方课程教学质量。中方开设的专业课程全面接受北方工大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布大合作伙伴评估组的监督。
(2)完善学院运行机制,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布院成立院学术和学位委员会,成员包含两校的资深教授和专业负责人,在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两校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依据学院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依法依规开展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学位授予、师生学术不端问题的处置等工作。
(3)严格课程教学过程,遵照布大教学要求。例如英语教学,切实贯彻小班制(≤25人),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专业课教学中,严格考核过程,从作业的提交、课程中间的小测验、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小论文等,完全采用布大的教学信息系统进行。布大课程教学在本部设置课程负责人,在布院执教的教师接受课程负责人的指导,按照布大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按照高标准开展教学工作。
(4)合理规范开展评价,及时有效运用结果。对于学生教学评价反馈结果,学院秉持公正细致的原则,对其中学生反馈的不良结果进行认真仔细核对,广泛征求同行专家、听课学生和校院两级督导的意见,形成最终报告。确实存在教学问题的,布院管理层积极与布大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加以解决。
(三)密切配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1)尽心答疑辅导,助力教学成效提升。除每周定期的开放咨询时间(office hour)外,布大教师在办公时间内随时接受学生咨询,课程负责人可以就特定学科问题提供帮助。此外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教师预约会面。
(2)分工合作帮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布大专业教师按照工作的需要,还分别承担课程安排、科研合作、心理辅导、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实习、举办讲座等任务,承担了与布大本校类似的工作安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布大的全英文教学。特别地,布大英语教学团队还在教学安排之外为学生举办Conversation Club,自愿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能力。
(3)深度融合发展,辐射效应逐渐显现。布大校长安德鲁·琼斯参加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并发表视频致辞。布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与科研相关经验和做法,为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24年6月学院举办“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与合作教育论坛”,市教委国际处领导、布大校长领导的教学和管理团队,以及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5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负责人做主题发言,为国内外学者深入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开展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四)标准一致,按规定授予两方学位
办学过程中布院严格按照合作办学协议的规定,只有当学生顺利完成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并达到双方学校授予学位各自所规定的学分与绩点要求,才可以获得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两校分别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双方各自授予证书的样式及效力与其在本国授予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一致。
公示地址:
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38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
合作举办会计专业硕士
研究生教育项目
一、项目办学定位、目标及基本办学情况:
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下文简称MCFO项目)是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利用两校在财务会计学科上的优势,深度整合双方资源的创新型硕士项目。
项目以财务深度、金融广度、战略高度为特色,课程覆盖财务、金融、管理三大模块,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财务管理领袖。
2017年首次启动招生,首届学生于2018年9月正式入学。招生实行申请、国家管理类联考和复试等一系列公平公开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招生过程严格把关,保证生源质量。
项目课程设计围绕财务、金融及管理模块展开,并通过配备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全部学业,可获得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会计硕士学位,新加坡管理大学首席财务官领导力理学硕士学位。
二、中外双方依协议办学情况(包括中方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外方参与办学情况):
师资投入方面,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分别选派优秀师资进行授课。双方各负责双学位课程的二分之一授课,清华大学负责MPAcc学位的额外课程。项目引入了外方会计、金融、战略三个领域高质量师资,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学术方面,双方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及联合授课,建立了交流学术资源的平台,实现教学的创新型和整体性。
资源建设方面,中方积极与外方合作,开展共享资源建设。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清华大学资源,同时还可以享受外方院校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外方参与办学情况(包括选派教师来华授课情况、选派教师整体水平、中外方共同招聘教师选聘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举措,学位授予标准等):
双方合作办学,引入新加坡海外课程模块、学术讲座、科研探讨、师生互访与交流等,对双方的教学实践、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合作院校新加坡管理大学在会计和其它商科教育领域均拥有强大的国际化师资力量;同时新加坡是“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双方深度整合各自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中国和新加坡在经济管理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提供渠道,充分实现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公示地址:
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https://hzbx.cdgdc.edu.cn/hzbx/publicity/id?jlbh=11043
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编辑:谢无怠
校对:刘长风
审核:荆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