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商情

“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一年, 民办学校发生了什么?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14 19:43)
文章正文

我们向杭州民办校长们提了7个问题 在300位六年级学生家长中做了调查

杭州日报讯 又到每年的招生季,关于升学的各种信息总会引来社会关注。其中,杭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行的招生政策,从去年5月推出至今,一直是教育圈和家长群中的热门话题。这一政策,简单概括就是“公民同招”“锁区招生”“100%摇号”。

纵观这一年,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杭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尤其对民办学校来说,招生不再有“优先权”,生源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曾经的优势。近日又有传言称,杭州个别民办学校正计划缩减招生规模。

“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一年,杭州民办学校发生了什么?民办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在思考些什么?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又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做了一次深入采访。

镜面调查

今年“小升初”,你会怎么选?

“小升初”你会怎么选?上周,“杭州日报学点点”微信公众号在杭州六年级学生家长中发起了随机网络调查,300多位学生家长给出了选择。

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选择入读公办初中,占65.67%,考虑民办初中的占34.33%;家长们的选择也会因各种原因改变,原计划上公办初中、现在选择民办初中的家长占4%,原计划读民办初中、现在选择公办初中的学生家长占22%。

民办学校有哪些优势?对此问题,家长们的选择:首先是课程、师资等“软件”,其次是设施设备等硬件,再次是生源均衡,最后是考虑今后出国留学。同时,也有13.33%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比,不存在优势。

2020年杭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进“公民同招”,杭州市教育局官方数据统计:主城区参与电脑派位的民办初中平均派位录取比为2.88∶1。2019年,该录取比为4.36∶1。2020年,杭州70所招生的民办小学中,首轮只有23所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其他47所学校报名未满。

不难看出,随着招生政策的落地,“民办学校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就在这个月,杭州市教育局官宣重高招生分配生比例为60%,也让家长在选择公民办初中学校时,又有了更多的考虑因素。

这是一种回归

“公民同招”政策实施一年,平衡了生源起点差异,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我不认为这样的变革会对秉承教育初心的民办学校带来办学危机,我只感觉这是一种回归,教育原本就应该有教无类。

我看到生源回归生态后,绝大部分民办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心正逐渐从原本对优质生源角逐,转向教好当下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当生源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每一个孩子的提升,就意味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是好事。

可能有些民办学校在心态上难以接受、教学上难以适应,但这恰恰是经历矫正的过程,阵痛是必然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年来,顺应这样的回归,并迅速找准办学方向的民办学校,正在坚定不移地向高质量育人的道路前行。反之,一些习惯性依赖生源,或治理能力低下且不思改变的民办学校,则遇上了真正的办学危机。

民办学校今后该怎样发展,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但有几个转变是应该重视的:学校定位,由单一发展转向多元发展;学生培养,由齐头并进转向关注差异;教师教学,由生源依赖转向练好内功;评价改进,由一把尺子转向多把尺子。

Q: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生源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今年1月底,杭城各区初中学校期末考陆续结束。三四天后,在一些家长微信群,开始流传几张截图。从图的内容看,多所公办初中考得不错,尤其是部分学生的期末总分,在全区名列前茅。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办初中留住了“尖子生”。

从各民办学校的反馈看,2020年民办学校新生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杭州一位民办小学校长统计发现,过去该校40%的生源来自外区,愿意跨区来读民办学校的家庭,往往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锁区”后,生源全部来自于本区,学校无法招收区外的优秀学生。

去年9月,杭城一所热门民办初中进行了新生摸底测试,总分为400分。测试结果显示,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313.5分。而往年,这个最大差是100多分。

“从整体来看,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还是保持相对优质的。”采访中,不少民办学校校长表示,依然有很多家长对民办学校的品牌和教育理念有着较高认可度,优秀学生倾向于到民办学校就读。

Q:有一种观点认为,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改革之后,杭州民办学校的“野蛮生长”期结束了。对此,学校怎么看?

对于“野蛮生长”的观点,多数民办学校校长有自己的理解。目前,杭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主要有两类,即老百姓口中的“国有民办”和“纯民办”。

“这些年在杭州比较热的是‘国有民办’,对于‘纯民办’学校,除个别外,大部分在很长时间里要解决的都是‘生存’问题,谈不上‘野蛮生长’。”一位“纯民办”学校校长,用“小心翼翼”来形容这些年“纯民办”学校的发展状况。

“根据文件要求,这些年学校新招老师已经都不带编制,我们只能通过理念共鸣和更好的待遇去吸引优秀者。”一位国有民办学校校长坦率地告诉记者,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民办学校发展的“扩张期”结束了。

Q:新政出台后,杭州有民办学校已缩减规模,甚至有传言个别学校今年准备停止招生。一年来,杭州民办学校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最近,传出杭州有民办学校缩减规模的消息。记者向教育圈人士求证,尚未得到肯定的答案。

谈到这一年来的“调整”时,被采访的民办学校校长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苦练内功”,朝“特色化”方向努力。

早在去年招生政策出台时,绿城育华学校总校长黄建明就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民办教育应从补充型、掐尖型的同质化办学逐步走向特色型、差异化发展办学,以满足部分生源在一般公办学校不能满足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他说,以绿城教育集团现有民办学校为例,未来它们可能都是具有小班化、外语特色、九年一贯制培养的特色学校,为促进“公办教育公平化、民办教育特色化”的公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做出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作为资深教育人,杭州银湖实验学校董事长徐松泉把最大的功夫花在了师资上。几年来,银湖实验学校一直扎实地做好教师培训。“去年入学的初一学生整体素质仍然优质,但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关注全员的前提下,我们花更多精力去关注每个孩子,做好个性化服务。”一学期下来,从各项评价看,银湖实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各方面素养都比入学时有明显增量。

创办了三四年的杭州维翰学校,也经历了一波“小调整”。校长胡爱玉说,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在建好一套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课程创新了匹配度更高的评价方式。

Q:2021年招生季将至,现在民办学校校长们的工作状态怎么样?

早些年的这个时间,杭州民办学校的校长们都过得不轻松,主要精力是对付各种招生咨询,处理教学事务的时间几乎被挤压没了。现在,他们回归了正常的工作节奏和状态。

“以前3月中旬后,各种招生咨询电话会接到手软,现在确实‘轻松’了不少。”一位国有民办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更有甚者,还会让手机处于“失联”状态。而从去年开始,不少校长已经不用在招生季关机了。

一位民办学校校长向记者透露,最近他在通过各种方式大致了解家长们的入读意向,以便心里有个底。

Q:一年来,有些教师选择离开民办学校,回到公办学校工作。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杭州的陈老师工作近十年,去年从民办学校去了公办学校任教。“之前,民办学校口碑不错,生源很好,又有前辈带着,即便没有公办教师编制,我也很知足。”她说,决定离开的最大原因是“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希望换一个平台来提升业务素养”。同时,她的收入并没有比同类公办学校高出很多。再三权衡之下,她做出了去公办学校任教的决定。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周老师,2017年从外地来杭,进入一所民办学校。去年9月,她也通过考试进入了公办学校任教。她直言:“拥有编制,感觉更有保障。”

Q:那些愿意继续留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是怎么想的?什么样的民办学校,会让他们坚定地留下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湖实验学校95%以上的教师,面对新政选择安心留下。

徐老师是该校小学部班主任。2004年,他离开公办学校来到民办。这两天,他正在思考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新媒介教育。

“怀揣着教育理想来到民办学校,来了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徐老师说,相比于编制,他更看重自己能否得到成长,学校的理念跟他的想法非常契合。作为老教师,他始终觉得,不论在哪,只要这片土壤适合自己生长,他就会扎下根。

该校初中部的顾老师也说:“从班主任到现在的年级组长,我在这里的四年成长很快。”

Q:民办学校在这一年发展中,遇到了哪些现实问题需要破解?

在采访中,不少民办学校校长表示,这一年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尽管对学校的未来有信心,但他们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破解。

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说,最现实的问题是成本:“学校特色发展需要资金,考虑到义务教育办学的非营利性,政府是否可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

也有校长认为,“纯民办”学校一直有个共性难题——学校多是自筹自建的,投入成本不小,但这几年来学费标准基本没有大的提高,造成了收支不平衡。

还有校长建议:“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来支持民办学校良性发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