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费孝通小城镇调查"吴江路"
小城镇新发展多维观察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段羡菊 赵久龙 古一平
40年前,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以故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为样本,对当地小城镇发展作了系统的了解和分析。1983年9月21日,费孝通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小城镇,大问题》的发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城镇,大问题》全文数万字,经作者同意,《瞭望》对全文做了一些删节后,在1984年第2-5期进行了连载。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重走费孝通小城镇调查"吴江路",深入集镇、街道、社区、企业,观察吴江小城镇的发展变迁,探讨吴江城镇化如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
01
小城镇 大作用
3分钟车程,或者20分钟步行路程——这是沈慧每天从家上班的"通勤"时间。今年35岁的他,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八都社区的通鼎集团有限公司光纤事业部任拉丝工序班长。61岁的父亲年轻时也曾进过本村这家企业务工。站在工厂高一点的楼层,沈慧就能看见自家的房屋。
沈慧每天到工厂上下班的轨迹,在40年前已经被一位关注吴江的学者,归纳为"离土不离乡"。这位学者期待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激活的小城镇,能够聚集乡镇企业和就业机会,走出一条推进工业化而农村不凋敝的路子。他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
40年沧桑巨变。多年来,吴江在全国同类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前列。2022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城镇化率超过75%。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吴江区排名第七。
如果把吴江40年来的经济发展比作一部大戏,最主要的故事发源于小城镇,最精彩的情节发生在小城镇。
苏州市吴江区蚕丝古镇震泽 张建国摄
▍富民万千
和沈慧一样,通鼎集团光纤A班筛选班长兼测试班长范晓芬也是厂区周边人。范晓芬家在龙降桥村,每天骑电动车到工厂,路上只花10分钟。
2023年9月,在通鼎集团厂区接受记者访问时,这两人都表示喜欢、珍惜目前的工作。"上市公司工作机会稳定""有上升的空间""长了见识和技能",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在吴江。"在吴江,多数农村居民就近在城镇的工厂车间里,掌握技能,实现了安居乐业。
通鼎集团高管戴伟斌说,在八都的通鼎本部有2000多名员工,本地人占50%左右,40岁以上居多。
"作为城镇,就要为他们提供活路,要在从事农业生产之外找到其他生活的路子。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出发点。"费孝通曾经这样写道。
40年来,吴江城镇化在和工业化的互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和劳动效率,改善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如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共有纺织企业2500余家,纺织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达15万余人。"盛泽纺织工匠"劳务品牌从业人数达5万余人,年人均收入在9万元以上。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一家纺织工厂员工将浸泡过的白厂丝晾干用于捻线(2023年5月11日摄) 蒋文超摄
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发展于盛泽镇南麻片区寺西洋村。恒力集团带动了当地工业发展,百姓增收。村党总支书记戚芳蓉说:"我们社区地理上被恒力集团环绕,经济上与恒力集团休戚相关。"全村80%人口的生计与恒力集团有关。一家人要么父母,要么子女在恒力集团工作,要么从事下游产业,比如到恒力集团收购废丝。
2022年,吴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51元,同比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2。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5229元,占比达58%。
2019年以来,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张进军参与了多个村庄规划编制。在做乡村现状基础调研时他发现当地不少村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人口30%,农村住房空置率却仅有7%~8%。白天到周边企业园区上班、晚上回村居住的人很多。"周边有产业、有就业需求的地方,村庄人口‘空心化’低。"他认为,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离土不离乡"现象,一定程度还在延续。
在吴江小城镇40年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工厂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大大超出了本乡本镇的范围,覆盖到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设在吴江盛泽镇的吴江区河南商会等了解到,目前有约8万河南人在盛泽打拼,以信阳市固始县籍人员为主。戴伟斌介绍,八都的通鼎工厂约一半员工为外地员工。相对本地员工,年轻人较多,来源以河南信阳为最多,次之安徽,另外云贵川有一些。
▍"小镇生活"交融新旧
费孝通非常关注小城镇对农村商贸的流通辐射作用。40年后的今天,由于交通方便、快递流行、市场发达,小城镇作为"商品的集散中心"功能已经下降——40年前小城镇的主要特色是生产,现在则延续并强化了生活。
震泽镇石瑾社区党总支书记林芳说,过去桃源、七都这两个地方把这里当作商贸中心,现在因为交通方便,它们也发展起来了,震泽镇商贸中心的作用就没那么突出。多个城镇反映,包括震泽在内的吴江南部城镇消费,有向外城镇乃至相邻的浙江南浔、乌镇等分流的现象,但是融购物、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引入小城镇之后,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夜色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震泽镇新区中心位置的新乐广场"开业当天电梯挤满了人",里面不但可以购物,还有健身瑜伽场所、牛排店、咖啡馆、时尚餐厅。镇上年轻人反映,星巴克、必胜客、东方味觉和茉酸奶等在震泽镇开店的时间相比苏州其他区域迟不了多久。林芳认为,"新乐广场"对桃罗青(桃源、铜罗、青云的合称)以及七都的庙港等震泽镇周边地区有一定辐射作用。
吴江小城镇的繁荣发展带给乡村的价值之一,是提供具备一定品质、同时成本又比较低的生活方式,稳定年轻人居住就业。一位震泽镇的年轻人说,她虽然住在镇郊的村里面,却能够便捷地收到外卖,镇上的公园近年也建设得很美,生活居住在震泽的"获得感很强"。
吴江"小镇生活"的魅力,不止于可以享受城市生活,还能够沉浸于古老而慢节奏的传统生活方式。喝茶是江南水乡古镇千百年的一种生活方式。水运时代,人们摇船来镇上做完交易,就到沿河边的茶馆,歇歇脚、聊聊天、看看热闹。这种生活方式仍然顽强地延续着。震泽古镇街区的河边,约有20家茶馆,堪称茶馆一条街。"喝茶是不少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当地的镇干部说,金星村一位75岁的老太太,每天坐20分钟公交车到镇上,喝一碗茶、吃一碗面后回家。
震泽四碗茶(2023年5月25日摄)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这是吴江追求的城镇特质。在震泽,既可品咖啡,又可尝"四碗茶"——包括"清茶""水泼鸡蛋""熏豆茶""待帝茶"四种,价格多在30元左右。这"新""旧"自然交融的生活方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厌倦大城市生活的人的魅力所在。
▍缓解"城市病"
让"小城镇作为人口的蓄水池",缓解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压力,是费孝通寄予小城镇的功能之一。"如果把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建设好,经济发展起来,就能够吸纳一部分,起到拦截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一下‘冲’进大中城市。"他曾在2003年这样写道。
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吴江调查局了解到,按2020年吴江"七普"统计,全市城区人口为662696人,镇区人口为498456人,农村人口为383871人,分别占比约42.9%、32.3%、24.8%。如果没有小城镇承接人口,以"七普"为例,生活在镇区的近50万人全部或者其中的一半涌入吴江城区,吴江城区能够轻松接纳这么多人居住,较好地实现公共服务保障吗?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民众在广场晨练(2022年6月16日摄) 孔玮摄
吴江交警大队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庄斌、吴文斌介绍,吴江城区交通状况总体不错,早晚高峰期的堵点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学校路段,吴江采取的对策是对新建学校建设类似人车分离的接送车道,或者修建地下停车场,取得了成效;二是主城区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跨运河通道,跨运河的4条通道江陵桥、江兴桥、云梨桥和运河大桥都是车流高峰期的拥堵路段,吴江运用"潮汐车道"等灵活方式予以疏导。此外,作为吴江的经济重镇,盛泽镇尽管已经修设了三环,老城区片由于道路狭窄,车流、人流量大,堵车现象仍存在。
2023年暑假期间,记者从吴江区教育局了解到,"从整体看,全区学位供需基本平衡,但是分布并不均匀"。这种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吴江城区和盛泽镇这两个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学位供应紧张。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吴江城镇化的蓬勃发展,客观上对于减轻吴江城区的压力、促进吴江城区的宜业宜居起到了作用。如果城区以外的城镇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短板能够补长,那么它们和吴江城区的发展将更加协调、均衡。
▍创造城镇经济发展奇迹
2022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97亿元,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06亿元,处于苏州各县市区前列。
——城镇化发展吸引旺盛人口。2022年,吴江常住人口达到156.6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18.78万人。城镇化加速人口聚集,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如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户籍人口约13.8万,流动人口约25万,户籍人口约为流动人口的55%。
——城镇化发展孕育世界级企业。吴江已成为江苏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些城镇不但挑起了全国纺织、电缆等行业的大梁,而且诞生了一批杰出企业。尤其是盛泽,一个镇出现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2023年,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和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列世界500强第123位、222位。2023年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吴江6家企业再次上榜。
工人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恒力集团博雅达纺织智能车间作业(2021年5月14日摄)李博摄/ 本刊
——城镇化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吴江区有26万多家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总数超9.4万家,拥有3400家规上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925家,形成了由129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3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1家上市企业构成的活力梯队。这些主要布局在吴江各个城镇的民营经济,是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贡献了吴江60%以上的GDP和城镇劳动就业、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有力地支撑吴江入选了首批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
——承接国家战略探索试验。2019年10月25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国务院批复,范围包括吴江区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
其中,吴江区的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与沪浙另外四镇为先行启动区,去除行政边界、统筹规划、绿色发展的探索正在深入进行。
02
小城镇 新分类
"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这是费孝通先生40多年前开创的小城镇定性研究方法,并且直接应用于苏州市原吴江县。"类别"被放在第一的位置,将吴江的城镇分为五类——"在吴江县所看到的五种不同类型的小城镇"。
40年后重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向吴江的各界受访人士紧追不放、求教最多的就是,发展至今天,吴江的小城镇如何分类?
出乎意料的是,这成了一时难以得到答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现在吴江城镇的发展形态趋同,不像当初特征那么鲜明,已经是"复合型"——有人比之为都是"百货公司",少有"专业门店"。由于经历了多轮乡镇撤并,现有的建制镇面积较大,在一二三产业方面各自具备一些资源和基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吴江城镇化个性特点必然存在。行走吴江,记者以"打破砂锅"的精神对城镇分类问题"问到底"。综合城镇功能、经济结构、管理体制等维度,根据调研走访,打破建制镇的限定,尝试将吴江的城镇分为行政中心+宜居总部型、区镇合一型、工业+农文旅型、历史文化古镇型等四类。
▍类型一:行政中心+宜居总部型
第一种类型是行政中心+宜居总部型的城镇,指松陵和太湖新城,目前由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代管。松陵自吴江建县以来,一直是县府所在地,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松陵在解放前后都是吴江县的政治中心,现在吴江县政府就设在松陵镇上。"这是费孝通当年写下的话。40年过去,吴江的区治仍然在此,行政中心的功能没有变化。松陵街道于201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1月,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成立,现代管松陵、横扇、八坼3个街道办事处。
这里已经出现吴江全区"宜居总部型"的一些特点,突出体现在聚集人口的能力大幅增强。从人口增长的来源而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外来人口,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吴江开发区)建设以来带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另外就是从吴江其他城镇前来松陵居住的人口。除了行政中心之外,松陵成为全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多领域的公共服务中心,是吸引全区各地人口前来居住的原因。
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群鹭纷飞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县市区行政中心所在的镇成为聚集人口的中心城镇是普遍现象,但松陵在此基础上呈现不一样的特点,这里居住了大量"潮汐式"人口,由此凸显了它的"公共居住"功能。在采访对象中,一些居住在松陵的人,白天到京杭大运河以东的吴江开发区上班,晚上回来居住。还有更多人白天在其他城镇上班,晚上回松陵居住。
在吴江经济发展的生态圈中,松陵及太湖新城开始出现"总部经济"聚集地的苗头。太湖新城核心区域为CBD总部经济区,生产制造在吴江其他城镇,总部或部分功能迁移至此的格局有所萌芽。区政府认定的7家总部经济企业中,德尔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在七都镇,总部项目在太湖新城。同时,位于盛泽镇的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在太湖新城投资有环球企业中心总部项目。位于七都镇的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主营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的亨通数科总部,迁至太湖新城并已获评国家级双跨平台。
▍类型二:区镇合一型
第二种类型是区镇合一型城镇,为吴江开发区(江陵街道、同里镇)、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根据区域特点摸索出合适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得园区与城镇能够融合发展,吴江因此形成了一些区镇合一型城镇,这三个区镇合一型城镇,重在发展制造业与新兴产业,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还承担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任务。记者了解到,区镇合一的体制具备行政效率高、有利于区域总体规划等优点。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资料照片)李博摄/ 本刊
吴江开发区是吴江各板块经济实力的"头把交椅"。2022年末已落户工业生产型企业近3000家,其中引入英格索兰、卡特彼勒、SK等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
"盛泽镇现在是吴江县人口最多、产值最高的一个小城镇。这个镇出口的真丝绸占全国真丝绸出口量的1/10,可见它是一个丝织工业的中心,是具有专门化工业的小城镇。"与40年前费孝通对盛泽镇的这些特征描述对比,会发现40年来的"变"与"不变"。
拼版照片,上图、中图为苏州吴江东方丝绸市场旧照,下图为如今的盛泽东方纺织城。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盛泽镇自古栽桑、育蚕,至明清时期手工丝绸业发展迅猛,今街头仍然高悬"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之壮语。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仿真丝产品发展迅速,主导产品手工丝绸被更适宜工业化生产、适宜占领更大市场的化纤丝取代。依托两家土生土长的世界500强企业,盛泽镇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实现了从纺织到新材料的重大转型。
相比吴江其他城镇的产业发展,盛泽镇的突出特点是商业贸易繁荣。1986年10月,盛泽镇创建了东方丝绸市场,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达1500亿元,被誉为"天下纺织第一镇""世界纺织之窗"。盛泽镇自2020年以来连续举办多届盛泽时尚周,引进设计师工作室超40个、各类优秀设计师超260位。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位于吴江区东部,2006年7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省级汾湖经济开发区,由原黎里、芦墟、莘塔、金家坝、北厍五个镇撤并而成;2012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更名设立省级高新区,与黎里镇实行"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模式。这里与上海唇齿相依,未来随着多条高铁在汾湖的十字交会建站,长三角核心区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如果说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是吴江民营经济的地标,那么吴江开发区就是吴江外资经济的主要聚集地,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则寄托了吴江承接上海和长三角一体化辐射新兴产业的希望。
▍类型三:工业+农文旅型
第三种是工业+农文旅型城镇,平望、震泽、七都和桃源可作代表。40年前,费孝通将平望镇作为一种类型,是因为它是"吴江县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其特点一方面使其"易遭战争攻击和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发达,物资流畅,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使它常能衰而复兴"。
鸟瞰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现平望镇于2003年由原平望、梅堰两镇合并而成,除了连通大运河"四河交集"的独特景观外,今天也强势崛起众多产业。1万户经营主体、1500余家企业、160家规上企业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世界500强企业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在平望镇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实现百亿投入、百亿产出。
吴江区平望镇莺脰湖夜景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费孝通当年指出震泽镇"是以农副产品和工业品集散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中心,是一个商品流通的中转站",它受惠同时反哺于相联系的四周农村。今天的震泽镇政府在描述自己的区位时同样用了"中心",只不过它的坐标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长三角——是吴江区的西大门,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杭州75公里,"处在沪苏浙经济圈中心地带"。其主要功能已经不是商贸,合并八都镇后的震泽,具备一定的工业实力,生产电缆、电梯、锂电池材料等产品。
震泽是"中国蚕丝之乡",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在这里顽强延续,震泽镇的区域周边分布近200家大小丝绸企业,年产蚕丝被超过300万条,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上市。因为是丝绸的故里和丝绸产业的延续,震泽镇成功申报为吴江区唯一的"中国首批特色小镇"。
费孝通20年前在《家乡小城镇大发展的二十年》篇着墨七都镇:"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七都这个太湖边上的小镇,交通不便,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今天七都的电缆生产已经占全国产量的1/6,工业产值达46.38亿元。"他笔下闻名世界的"江村"开弦弓村从行政区划上,因为庙港镇的撤并,已经属于七都镇管辖了。
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小清河一景(2022年3月19日摄)潘岚摄
北临太湖、孕育吴江标志性工业企业亨通集团的七都镇,目前发展定位是"经济强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七都镇的工业比重在吴江不断上升。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铜缆等市场行情上涨,规上工业产值超过盛泽镇。
地处吴江南部,与浙江乌镇、南浔等古镇相连的桃源镇,经济实力在现有7个建制镇中较弱,但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2022年工业总产值过200亿元。桃源又称水乡森林小镇,拥有4.5万亩森林形成的"天然氧吧"。
▍类型四:历史文化古镇型
第四种是历史文化古镇型,以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同里古镇、黎里古镇等为代表。同里是费孝通姐姐费达生的出生地,也是他家搬到松陵以前的居住地。40年前,他笔下这样写同里镇,"现在正在改造成为一个水乡景色的游览区,已经成为文化重点保护区之一"。对比费先生当年对吴江城镇的分类,同里镇是不多见的功能传承没有大变化的城镇。
省级"非遗"木偶昆曲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黎里古镇涌现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弄堂古宅,如今正发挥水乡古镇、生态绿色的禀赋优势,成为向世界展示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1986年吴江一共有24个乡镇,1994年共辖23个镇。进入21世纪初,在三轮区划调整中有15个城镇被撤并,但不少仍有产业基础、人口聚集。近年来吴江区在苏州市支持下,支持被撤并乡镇的集镇发展,启动了老街综合改造项目,纳入美丽城镇建设范围。
2023年,吴江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已基本稳定为"三核引领、两带联动、多点协同"。三核分别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和吴江开发区形成的太湖东岸科技新城,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一些受访者表示,由于以"带"以"核"带动片区发展的特征不断明朗,未来吴江单个城镇在形成发展特色同时,城镇化也将组团式向"区域城镇化"和"泛城镇化"演变。
03
小城镇 看变量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这是对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在内的苏南地区上世纪农村变革的三次浪潮的描绘。
推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小城镇开始繁荣发展的直接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下,苏南乡镇企业崛起,形成了对产业、人口聚合于集镇并形成互动的强劲需求。
近日,在走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各城镇的过程中,"减量发展"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听到的高频词。"量"既是生态容量、能耗容量,也是土地容量。减量的背后,是吴江发展的资源要素与约束条件的变化,小城镇的发展正呈现出与40年前明显不一样的方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利用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再造发展优势,成为吴江的新课题、新探索。
▍交通变化的影响
记者调研了解到,40年来,吴江的交通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的明显变化,目前正向第三个阶段演变。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以水运为主。后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公路为主,包括高速公路、快速干道等。目前,多条高铁和多座高铁站正在吴江建设,多数吴江人认为下一步吴江的出行交通或将以轨道为主导。
位于沪苏交界的元荡慢行桥(2023年12月6日摄)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吴江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范正荣认为,吴江对比苏南其他一些县市区,具备明显的公路交通优势,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比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吴江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就在高速公路旁边,为发展电子产业营造优势。交通的便捷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吴江人在本地择业的范围可以跨越本镇、本区乃至本市,不少年轻的农村居民形成了周末回村、平常在镇的生活习惯。
如今,吴江人翘首以盼的是东西向的沪苏湖与南北向的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在吴江的汾湖交会。其中沪苏湖铁路通车后,吴江到上海时间将大幅缩短,最快只要约15分钟。同时,吴江多地设站点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江苏段),也于2022年开工建设。之前,已开通运营的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将终点站定格为吴江的同里镇。
即将全方位步入"轨道时代",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较大受益者。汾湖高铁站正在建设,未来有四条轨道上下穿插交会于此,包括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高铁、贯通3省市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以及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
沪苏湖高铁设站于盛泽镇的南麻村,通车后将极大便利引进上海的人才、通关上海出口贸易以及共享医疗等公共服务。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到震泽镇镇政府车程只有5分钟,震泽镇对外招商已经宣称"5分钟可到高铁站"。平望镇地处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江城大道这3条重要公路立体交会处,虽自身没有高铁站,但有东近汾湖高铁站之便,南近盛泽站之利,可充分享受轨道上的长三角红利。此外,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也将设站平望。平望镇政府对交通优势的重塑怀抱信心。
▍教育的直接推力
在吴江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当中,教育被公认为仅次于交通。
若论40年来教育方面对吴江城镇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离不开以下两项,即村小撤并集中到各个城镇,以及众多学生由城镇转移到吴江城区所在地。
记者走访了七都镇江村实验学校,这所学校设在被撤并的庙港镇的集镇上。学校以学习传承费孝通治学风格为特色,开设了乡土调查等实践课程。据资深教师介绍,2000年后不久,庙港各村的小学全部撤并,学生们全部进入唯一的小学即江村实验学校上学。2023年上半年有小学生1364人,平均每班45人;该校学生数量高峰期在2000年后不久,约有1800人,每班学生55人左右。
近些年,吴江城区所在的松陵、江陵等人口大量增长,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育进城"。记者在城区的江陵街道江兴社区"吴越领秀"小区访问了一位44岁的同里镇男性居民。2013年他在此买房入住的原因,除了有利于自己从事金融债券行业,更重要的是"为方便小孩读书"。
美丽乡村,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肖甸湖村(2023年12月7日摄)赵久龙摄/本刊
记者查阅吴江2022年年鉴刊登的2021年吴江区基础教育建成项目一览表,该区一共16所学校,包括8所幼儿园、3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学段又有高中学段的学校),总投资21.5774亿元。新建学校主要是在吴江城区以及盛泽的镇区,人口增长最快的正是这两个地方。
吴江城区的一所所中学宛如一块块巨大的吸铁石,把很多城镇学生吸引而来,成为城区人口增多、镇区人口减少的重要因素。
也有城镇试图全力稳住教育。震泽镇就是典型的例子。吴江2022年年鉴教育部分显示在校生数据,江苏省震泽中学为1995人,震泽中学育英学校449人。其中百年名校江苏省震泽中学多年前已由震泽镇迁入吴江城区,震泽中学育英学校是2021年在江苏省震泽中学旧址重新恢复设立于震泽镇的学校。
震泽中学育英学校运行后,镇政府公开承诺全力支持办成优质高中,设立"杨嘉墀科技创新实验班",支持爱心企业设立"震泽镇企业家联盟育英奖学金"助力学校发展。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就是重奖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使他们安心留在镇中学教书育人、学习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震泽镇的人气。该奖学金已实施3年,累计支持学校686万元。
苏州吴江长漾片区一瞥 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转移重塑版图
从"村村点火"到"一镇一品"再到"园区经济",虽然产业分布的空间形态在不断变化,但产业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却没变。
回顾40年来产业转移对吴江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吴江接受外部的产业转移,以及在吴江内部城镇之间的产业转移。
第一层次产业转移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吴江开发区成立,并于1993年成为江苏全省首批1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吴江区住建局副局长沈建民认为,在此之前吴江城镇化的发展主要靠本土乡镇工业推动。1992年吴江开发区成立及之后兴起的民营工业园区建设为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各地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投入、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由原来的乡镇工业转变为开发区的开放型经济和工业集中区的个体私营经济。
第二层次产业转移发生在吴江内部城镇之间的产业溢出和承接。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平望承接盛泽的产业转移。40年前,费孝通写道:"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它争得了成为大城市工业扩散点的地位。上海的一些工厂在扩散过程中,开始也找过铜罗等几个镇,但是最后还是在平望落脚"。平望一度成为当时吴江各镇中发展得最快的小城镇。
进入21世纪,高速发展的盛泽镇已经难有工业发展地理空间,其东、南为浙江,西侧已开发成熟,北侧土地较多的平望镇自然就成了转移的黄金地带。平望镇飞速发展成为今日的纺织重镇,作为主导产业的纺织业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约80%,其中位于平望镇梅堰工业集中区的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为世界500强"盛虹集团"旗下纺织印染板块。在平望镇的服装家纺类上市公司"爱慕股份"企业高管向记者介绍,该厂90%的原料能够在盛泽的东方纺织城采购到。
苏州市吴江区横扇街道一服装厂商在做电商直播(2023年7月25日) 段羡菊摄/本刊
▍高质量发展带来革新
在土地不变的情况下,厂房面积扩容了5倍——2023年,盛泽镇一家工厂的新鲜消息,让纺织行业的很多企业家增长了转型升级的信心,也让盛泽镇党委、政府看到了"织机上楼"化解土地瓶颈的潜力。
盛泽永康达喷织厂准备更新设备、扩大产能、生产高档面料,但面临厂房面积限制。在盛泽镇产业有机更新项目的政策引导支持下,在厂区立起了多层厂房,优化厂房设计,多个方面采取承重减振举措,将480台世界上先进的纺织设备分布在四个楼层,实现了顺利达产。
40年来,吴江的城镇化历经多个阶段,已从当初的大规模粗放发展进入如今高质量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由"增量时代"进入"减量时代","量"既是生态容量、能耗容量,也是土地容量。
在走访吴江各城镇的过程中,"减量发展"是记者听到的高频词。盛泽镇明确提出,盛泽城乡建设及运营进入存量时代,有机更新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平望镇提出,以"减量"提质量。
吴江发展的资源要素制约明显。大量产业项目,对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需求较大,而吴江可用工业用地供给已受限,项目落地难度增加。
吴江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于2013年在江苏全省率先建立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A、B、C、D分类,资源消耗少、亩均产出多的企业可以得到重点保障,全区万元GDP能耗指标"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末期下降了近20%,"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特别案例。
2023年国务院批复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安排在先行启动区范围里,蓝绿生态空间不低于75%,规划示范区到203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较2020年减量15.7平方公里。
在土地倒逼面前,吴江及各城镇积极探索对策。2023年7月,记者走访七都镇吴越智能制造产业园地,一栋高层工业厂房已经封顶,另外多个厂区正在加快建设。这块地原有32家企业,大部分为木制品、有色金属粗加工等低端低效草根企业,亩均税收不到2万元,同时伴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制约发展的因素。七都镇将自主更新与腾退更新结合,通过"土地回购+项目招引"的模式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吸引了一批半导体、新材料、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在用地规模零增加的情况下,已签约的9个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从8亿元到150亿元的提升。
04
小城镇 迎考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城镇化今日面临的诸多因素,与40年前费孝通发表《小城镇 大问题》时有很多不一样。
1983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1.62%,随后经历加速城镇化的过程,到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
当年还是小市场、小生产,现在是大市场、大生产。40多年前,伴随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社会对工业品的需求开始释放,工厂生产的东西不愁卖;近年一些产品产能出现饱和,大众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有些在城镇布局的产业受到挑战。
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吴江城镇化,正在朝向高质量发展路上迎接新的考验。
▍草根产业:消失,还是壮大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40余年来,吴江的城镇化之所以欣欣向荣,得益于从乡镇企业起步、遍布当年各个乡镇的草根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顽强生存,逐步壮大,孕育出庞大的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集群,并成长出恒力、盛虹、亨通等标志性企业。
纺织堪称吴江草根产业的典例,盛泽镇的纺织走出了从传统纺织向现代化工及全产业转型的"盛泽路径"。
2009年,盛泽纺织迎来老化设备淘汰、产品提档升级的转折点。不少企业家瞄着最前沿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赛道。以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引进数万台套先进生产设备,由"人口红利"迈入"技术红利"。进而于2010年4月踏足化工领域,到大连长兴岛建设年产440万吨PTA生产线,打通化学纺织纤维全产业链,进入工业用纤维领域。
2022年,盛泽镇全镇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增长2.19%,工业开票销售1250亿元,增长5.4%。为何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多出410亿元?记者采访得知,原来是由于盛泽纺织产业的中心地位,使之出现部分企业虽然转移到外地,但根脉仍在盛泽的情况——外溢的实际是加工厂,原料还是从盛泽的恒力、盛虹拉去,产品也还是拉回到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销售。
同时,大量小规模、低产出的草根企业仍散布于小城镇,整体产业层次仍有待提高。
正在探索的"震泽彩钢板路径"——费孝通笔下曾提到的"活动房",初步显现一定借鉴意义。震泽一度可谓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彩钢板行业,然而近年,其占地多、亩均税收低、分散经营不利于安全管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是"一关了之",还是"做优做强"?震泽镇政府最终的选择是牵线搭桥,整合48家彩钢板企业成立赛马科技公司,建设彩钢板园区,共用标准化厂房和生产线,生产分工协作,有的做门、有的做窗、有的做型材等,销售则各自分开。
近两年,震泽镇关停并转彩钢板企业268家,企业数量减少近50%,减少占地1800多亩,占原有面积47%。一批长期在外地开票的企业实现税源回流,亩均税收增长率达78%,真正实现"增产不增地"。针对彩钢板产业的环保投诉量从2017年的77件降为2021年的2件。
"震泽彩钢板路径"初步实现了企业、政府、乡村等多方共赢,也给如何认知、处置草根产业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文化生态:保护,还是活化?
据史志考证,吴江有的古镇上千年前已具雏形。
从同里古镇到震泽古镇,从黎里古镇到芦墟古镇……吴江至今保存着许多老街、老宅、古桥、古村落,体现了吴江近年对城镇文化保护的努力与成果。
乡村记忆,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肖甸湖村旧日生活场景展示(2023年12月7日摄)赵久龙摄/本刊
同时,吴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在苏州各县市区中位列第二。
震泽在前些年,快鸭港、石墩浜、姚家浜等3条古镇小河河道淤塞、臭不可闻。震泽镇两年实施20多项动作,查清堵截排水排污口69个,3条河因之"起死回生",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河道治理的成功典例。多年前,古镇核心区一条流经因援《尚书》而名的底定桥的河流被压缩约一半,一排木头撑住河岸,被占用的河面建成了停车场和人行过道。如今,这一损害古镇风貌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望彻底纠正。
拼版照片,上图为震泽古镇枕河人家旧照;下图为震泽古镇枕河人家。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美好、适宜居住的乡村未来将为城镇发展吸引人流、提供环境支撑,本身也许将是特色小镇的雏形源头,必须做好保护性发展,防止发展性破坏。
震泽镇提出"轻量化"和"艺术化"操作。所谓轻量化,就是防止大拆大建,注意轻拿轻放,不用城市化的手法打造乡村,破坏乡村肌理。所谓"艺术化",就是保护呈现"洁净、宁静、意境"的乡村底色。震泽近年引入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苏小花田野餐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五亩田民宿等项目。这些项目所使用的房子多数保留原始风貌,有的是仓库改建,有的是民房修缮,并尽量减少使用金属、玻璃等材料。
▍"外二代":客住,还是扎根?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吴江是人口持续流入地。2021年6月,吴江区统计局公布,"七普"统计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的全区常住人口,与2010年"六普"相比,十年共增加271143人,增长21.28%,年平均增长率为1.95%。
吴江小城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他们为吴江城镇的繁荣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为了给农民工创造更多高生产率和高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吴江重点鼓励他们参与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如电工、育婴、家政、西点烘焙等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计算机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2022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628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286人次。积极落实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迁移政策。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乡村人口转城镇人口分别达11786人、15605人、9911人。
在盛泽镇,接受记者采访的吴江区河南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众多河南人在盛泽打拼,但落户吴江不算多——一是之前落户有一定门槛,二是很多河南人家乡情怀深厚,三是不明确落户吴江会带来哪些实际便利。"总体感觉是有条件的不积极,想落户的条件不足。"
老家在河南省固始县、今年40岁,投奔舅舅来盛泽19年的孙翼飞说,他和身边朋友(包括上一辈人)基本没有落户意愿。"家乡情怀较重,舍不得家乡的土地,对当地归属感弱。"
当地方政府努力为外来人口提供公办学位等公共服务时,企业也在采取行动。在平望镇的上市公司"爱慕股份",企业员工多来自安徽、河南、山东,女性多,不少业务成熟的女性员工因为结婚回了老家。企业很珍惜她们的业务技能,前些年曾经建立"美好生活基金",对在平望镇、城区买房的员工给予10万元无息贷款,3~5年偿还。公司累计有100多人使用了这项基金。
拼版照片,吴江一处村庄建设美丽民宿的前后对比图。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企业家:守成,还是重振?
有的企业趋于守成,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敢转型升级;一些工厂生产线上的员工多是中西部来的"外来人",本地年轻人则不愿吃苦,甚至托家长说情转到"二线"谋职;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机遇的紧迫感还不够强,政府服务的专业化、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在吴江各镇走访,记者不时感受到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动力的呼唤。
2023年1月,吴江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会议,提出吴江企业家精神为:敢为天下先、放眼世界、致富思源、百折不挠、创新致远。
吴江本土成长的知名民营工业企业,虽然在国内外布局生产,但没有一家将总部搬离吴江,被吴江人认为显示了深厚的乡土情怀。
当年乡镇企业创业的元老们,不少开始交班"二代"。吴江区政府部门多次举办"创二代"薪火传承培训班。
记者走访了位于汾湖的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创始于1993年,靠2万元贷款起家,如今发展成有5000多员工、支撑周边50多家配套企业、带动吴江电梯产业发展壮大的上市公司。
苏州市吴江区一家知名电梯企业展示创始人最初运货用的三轮车以激励员工(2023年7月23日)段羡菊摄/本刊
工厂一楼摆放着创始人王友林当初创业时使用的一辆黑色陈旧的二手三轮车,被坐塌的三角形皮座一部分烂了露出黄色的锈迹。在1993年创业前,他在业余时间利用这辆车为镇上商店运送啤酒。三轮车旁边的墙上写着:"从创业萌芽的那一刻起,这辆三轮车就决定了康力是一个朴实但奋进的企业,不忘本、不浮华、一路向前。"接下来引用《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感叹告诫:"创业何其艰辛,成长弥足珍惜"。已接班的"二代"朱琳昊2015年从大学电气工程机械相关专业毕业后即到工厂工作。他坦言,"二代"不如父辈"拼",相对比较"理性"。他说自己的榜样就是父亲。
吴江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吴江就是模范例子之一,当年各个镇发展产业形成"一镇一品"就是"敢首创"的重要成果。他们呼吁,吴江拥有创业的良好基因,吴江人更应传承发扬首创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刊于《瞭望》2023年第51期,原题《小城镇新发展多维观察》
延伸阅读
☞ 同心,这里是江苏
☞ 瞭望丨高质量构建边境城镇体系
☞ 瞭望丨新型城镇化四大趋势性特征
☞ 政策解码|7亿人居住的县域,下一步如何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