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竟然开到了我们晶科。”近日,浙江省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经信局、国土资源局等10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来到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行政审批服务全方位、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关于竣工验收备案,原先我们是一头雾水。如今,现场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解答,让我们一清二楚,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早准备。这样的前移服务真好。”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指导使企业在办事流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省下了很多时间搞发展建设。”
清事项 抓创新 优服务 提效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高效海宁”
“没想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竟然开到了我们晶科。”近日,浙江省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经信局、国土资源局等10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来到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行政审批服务全方位、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关于竣工验收备案,原先我们是一头雾水。如今,现场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解答,让我们一清二楚,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早准备。这样的前移服务真好。”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指导使企业在办事流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省下了很多时间搞发展建设。”
浙江省海宁市实施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审批服务正变得更高效、更便捷。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窗口前移、上门服务、审批提速只是审改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继2012年海宁软环境发展指数获92.8分,居嘉兴五县二区首位后,3年来海宁围绕“减少、规范、创新、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最大的改革力度、最优的审批流程、最短的审批时限,全力打造“高效海宁”,成为目前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县(市)。在探索中清理经济障碍,改善制度供给,真正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激活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潜力,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多次来海宁开展专题调研并表示充分肯定。
政府“自我革命”
清审批事项 减行政收费 强中介管理
海宁市充分认识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抓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按照“四减少、四放权”(即减少审批部门、事项、环节、时间和放权于基层、企业、市场、社会)原则,对审批事项进行清理。2012年,海宁市行政许可事项为32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为84项,近两年来,海宁市牢固树立“对政府审批权力做减法,就是对经济发展做加法”的理念,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多轮清理,能调整为事后监管解决的不纳入审批服务事项范围,保留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114项。承接省级许可事项87项,承接嘉兴市级行政许可及其它事项79项。
同时,海宁市取消资源、补偿类以外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包含房屋所有权登记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等14项费用),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对于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预收款、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款也予以取消,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此举每年为企业、群众节省2000万元。
除审批事项繁杂外,让企业感到最不满意、最耗时的要数审批前置环节的中介服务,部分中介评估环节占用了65%以上审批时间。为此,海宁市把规范涉审中介服务管理作为审批提速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通过成立社会中介监管服务中心,构建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中介服务平台。对垄断行业的中介机构,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物理集中监管;对市场竞争充分的中介机构,择优12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同时,启用涉审中介监管服务平台,各中介机构可在中介服务系统内自行注册登记,由社会中介监管服务中心线上备案后,为市域内有关项目开展中介业务。项目委托方通过该平台查找合适的中介服务,监管部门可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同步监管。目前,海宁市线上备案的中介机构达91家,形成中介超市,供行政相对人择优选择。为强化中介考核管理,海宁市制定实施涉审中介考核办法,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考评体系,从而促进中介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收费“三减少”,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双提升”。2014年,共对环评、能评、商品房实(预)测绘和防雷检测等692笔中介业务进行备案和评价,对35家中介机构完成年度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想民所想
不遗余力提升服务水平
“要是能在行政服务中心缴天然气费那多方便”,“来办事,复印个资料还要收费”,“还有2分钟就上班了,还要我们在这等”办事群众的各种声音,各类意见,都鞭策着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
海宁市在2012年对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改造,将原来106厘米高的柜台统一改为83厘米,使办事群众可以坐着与窗口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拉近窗口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距离。同时在一楼大厅中间区域增设130多平米休息区,供群众等候时休息,重新布置绿化,营造温馨、和谐的休闲氛围,使前来办事的群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改造后,交通分中心、公积金中心整体迁入,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2014年,进一步整合窗口资源,增设市民卡、公交卡、公用自行车卡、房贷保险等窗口,与已设立窗口组成便民之家,真正实现一站式民生服务。
在进行硬件改造的同时,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坚持将服务群众与窗口工作有机结合,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根据群众建议,于2012年7月实行审批材料免费复印,2013年6月起实行工作人员上午提前10分钟到岗,下午提前40分钟到岗,方便群众办事。
此外,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党总支为统领,积极创建“行政服务360”品牌,通过强化服务理念,拓展为民服务方式,努力做到行政审批服务全方位、零距离,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心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以房管窗口为例, 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主动上门为其办理房产证等业务,2014累计上门为群众办理业务30余次。2014年4月,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便民事项周六办理制,财政地税局窗口契税、住建局房管处窗口房产证、国土资源局窗口土地证、民政局窗口门牌证、公积金窗口公积金业务等便民事项周六可办。其它部门窗口实行预约办理制。2014年,周六共办理3685笔业务,受到办证群众和企业欢迎。
企业设立“先照后证”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中,海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型商事登记制度。通过借鉴各地商事登记的经验,探索商事主体登记与特许经营资格许可审批相分离,审批与监管、监管与自律紧密结合的新型商事登记制度。
自2013年11月发出首张商事登记营业执照以来,海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逐步从制度设计层面,走向实际运作阶段。列入试点的,只要到市场监管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与以往不同的是,商事登记营业执照不再记载详细的经营范围,仅记载主营业务类型,同时注册资本还实现了零首付。
从多部门跑到跑一个部门,从前置审批到后置审批,不仅大大降低了创业的门槛,简化了前期审批程序,还改变了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实现“轻审批重监管”。以前必须要办齐相关的证后,才能办理营业执照,时间周期比较长,企业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后,企业可以先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分阶段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市场的需求办理相关的证,大大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以后,不仅可以确定公司地址,到银行开户,还能开始着手招工等后续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准入市场的时间。
2014年,海宁市在企业注册登记上,进一步将“先照后证”审批项目扩大至35项,共办理787件,从而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创海宁营商环境的“制度红利”。
深化投资领域审批改革
提升企业投资热情
以“先照后证”为主要内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解决了企业注册设立过程中手续繁琐的难题,而对于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海宁也有新举措。
作为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县(市),海宁市对于审批全流程权限在海宁市范围内的新建项目,经投资企业同意,一律纳入不再审批范围,从先批后建到达标监建。
所谓“不再审批”指的是在企业获得土地后,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上报相关部门备案并进行公示。公示后,企业自主依规开展设计评审等。项目开工前部门对设计、报告等进行联合审查。项目竣工后部门进行综合验收。简单来说,就是取消了部门的审批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承诺制、备案制、监管验收制。
海宁市确定浙江敦奴时装文化园一期项目作为全省首个“不再审批”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从项目立项起历时不到2个月完成所有开工前手续。
以往,批一个企业投资项目要“跑”多个部门,审批事项纷繁复杂,流程又相互交叉,一个项目办下来至少要半年;“不再审批”后,涉及部门的节点只有2个,即制定承诺标准和开展联合审查。一般项目从启动“不再审批”到开工仅需2个多月的时间。
“不再审批”改革后,加快项目推进的关键掌握在企业手中,聘请怎样的设计单位、中介机构都影响着项目推进的速度,企业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位更加突出,部门事后监管的职责更加强化,中介机构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三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也会更加清晰明朗。在浙江敦奴时装文化园一期项目试点的基础上,海宁进一步拓宽“不再审批”辐射范围,2014年共有6个“不再审批”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完成承诺公示,另有28个企业投资项目先后进入不再审批试点实施范围。
对于“不再审批”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海宁市通过审批机制创新,实行投资项目“六阶段”联合审批,破解了“不再审批”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使得企业投资无后顾之忧。
所谓投资项目“六阶段”联合审批,就是按照投资领域和投资规模不同,对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将投资项目分为准入、立项审批、用地审批、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联合审批、竣工验收六个阶段,以牵头部门为主相对集中阶段性审批权,实行分类分级和并联审批相结合原则,同一类项目分阶段实施并联审批。
比如,在项目准入阶段,由市发改局牵头政府投资项目、市经信局牵头工业项目、市服务业发展粮食局牵头三产项目。确定牵头部门后,由牵头部门为主,协调其他各部门协助企业办理审批手续,从而变企业跑为部门跑,实现内部流转,真正方便企业办事。
重大项目全程代办
企业享受“保姆式”服务
2013年以来,海宁市围绕投资项目“只要合同签定好,一切手续有人办”的总体目标,构建起“市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级重点发展平台代办组织——村(社区)审批代理服务室”三级联动的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体系,并以“开工第一”为原则,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审批代办服务。
2013年6月,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与海宁开元名都置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开元名都”项目代办协议。该项目是由开元旅业集团投资开发的集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和房产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在落实专职代办员全程代办该项目后,代办员根据项目特点及时制定审批流程图,梳理各个审批环节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积极开展代办工作,经代办,该项目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开工建设。
据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代办员在为开元名都项目进行代办时实施全过程的详实记录,从个案中总结代办工作经验教训,优化审批流程,探索项目建设规律,并编制了社会投资(三产)项目全流程图和服务指南,从而达到深化涉及基建项目审批改革的目标,进一步破解“办事难”,实现“好办事、办好事”,用一流的政务环境吸引一流的投资者。
2014年,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又相继为浙江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灯箱广告喷绘材料等技改项目”、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电池生产线技改”等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代办服务。
主动挖潜
不断创新审批机制
针对企业与群众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办理时速与便捷程度要求的不断提升,海宁市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机制,建立起并联审批制、网上预审制等办理模式。
并联审批制度即为“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时办理、限时办结”的各部门相互衔接的联审制度。海宁继实行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联审联办后,又通过整合财政(地税)局房产税收征收、住建局房屋登记、国土资源局土地登记、民政局门牌证办理等窗口资源,设立“房、地、契、牌”四证联办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申请,变多头办理为窗口内部流转。四证承诺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一般件3天即可办结。2014年,共开展四证联办7983件。
作为7个省级和嘉兴市唯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县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试点县(市),海宁市在全省率先运行政务服务业务应用平台,构建了集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事项办理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对整个审批流程各办理节点做到追溯可查。同时,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申报预审功能,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审批、限时办结、在线反馈”的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在线申报服务。目前,财政地税局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核发”等87个事项,都可从网上进行申报。
“以前办会计证,至少要跑2次窗口,网上办事大厅开通运行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料想只跑一次就拿证了!” 首位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申报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尤女士对于该项便民举措表示满意。
此外,针对广大企业和群众要求加快抵押融资速度的呼声,海宁市充分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的优势,在全市建立房地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新模式,实现各大银行与抵押登记部门互连互通。通过开展此项工作,避免了办证群众多次往返于金融机构与登记部门,信息传递不及时,审批登记时间长等问题,全程自动化、无纸化、透明化的网络登记提升了抵押登记的效率,房产抵押登记由3天办结提速为当天办结,让企业“动动鼠标办完事、贴心服务到指尖”。
放权基层
激发镇(街道)发展活力
扩权下放审批事项对于镇(街道)一级和办事人员说是一个“福音”。2013年8月,海宁在嘉兴范围内率先启动强镇扩权改革,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能放则放”的原则,凡是不涉及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原则上都予以简化审批手续。20个部门的127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事权,通过委托下放镇(街道)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办理和各职能部门延伸至分局、站所办理两种形式予以下放,许村、长安、袁花作为试点镇率先垂范,与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签订《行政审批权限委托协议书》,并顺利运行。
2014年,海宁市启动新一轮事项扩权下放,新一轮扩权按照“结合实际分类下放,因地制宜分区执行”的原则进行。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实际运行情况,市级职能部门在镇(街道)设有对应机构或派出人员,具备履行条件的,一律下放;市级职能部门在镇(街道)没有对应机构,但可通过相对集中代为履行的,优先下放;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检测设备行使的,暂不下放。长安镇(高新区)和许村镇、袁花镇、盐官镇按照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省级中心镇要求下放,其它镇、平台根据实际需要和承接能力予以下放,各街道下放属地办理便民事项。经梳理,确定长安镇、许村镇、盐官镇、袁花镇等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省级中心镇下放118项,硖石、海昌、海洲3街道下放21项,其他5个镇(街道)下放62项。
强镇扩权改革的开展,科学划分了市镇两级事权关系,从而建立起权责一致、监督有力、高效便民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为全面提升镇(街道)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了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