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商情

河南好“枫”警丨永城市公安局陈集派出所:让“枫桥经验”扎根乡村沃土开新花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13 20:44)
文章正文

原标题:河南好“枫”警丨永城市公安局陈集派出所:让“枫桥经验”扎根乡村沃土开新花

编者按为选树典型、示范引领,经全面创建、逐级推荐、审核评议和社会公示,公安部决定命名100个派出所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其中,河南公安系统4个派出所上榜。至此,河南“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数量已达到12个。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公安厅共同推出《河南好“枫”警》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这些优秀的公安集体,看他们如何在基层警务改革前沿开拓创新,在打击违法犯罪战场重拳出击,在平安建设一线忠诚守护。

植根群众土壤,融合乡风民情。近年来,永城市公安局陈集派出所民警扎根乡村、不辞辛劳、倾情有方,成功调解了一起起涉及土地、邻里、婆媳等纠纷,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枫桥经验”念活用足,更好地服务和助力乡村平安和谐。

在陈集派出所所长蒋志勇看来:“农村纠纷大多涉及土地、邻里或家庭纠纷,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接处纠纷类警情中,积极、灵活、务实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在一线,消解在基层,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增进一方和谐,守护一方平安。”

党建引领葆生机,纠纷调解显活力,平安创建增质效。永城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陈集派出所立足红色沃土,始终将党建置于首位、挺在前面,坚持以党建带队建,充分利用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实施民警定期升国旗、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老军人特殊党课“三项制度”,定期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强化信念教育,激发工作活力。

党建引领和强化,为调解工作联动、顺畅、高效开展营造良好环境。陈集派出所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升级党建室规格,选拔年轻优秀的村“两委”成员任“村警”,落实党员辅警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辅警任村委会副主任,邀请退休老党员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业队“三项措施”。他们以爱国爱党、拥军拥警为主题,在派出所和警务室分级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警民联谊活动,弘扬正能量、激发新气象,真正做到调解联动提质效、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线调解 三级梯次 多元联动 调处为本

辖区一村居户因房顶安装太阳能主板,房屋的顶比隔墙邻居的房顶高出了一截,其邻居闹起了意见,认为这样影响了他家的风水,与这家居民发生了争吵。

该村村警付培在走访巡逻中发现了这一纠纷,主动登门访问和调解,联动村干部采取平衡调解法,用了一个多小时成功调处了这起邻里纠纷。

村警来源于本村,熟知村情,调起事来融入感强,效果好。为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格局,陈集派出所发挥“本村人知本村情,本村人管本村事”优势,组织民警带领“村警”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按照“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思路,创新建立“三级梯次化解矛盾纠纷”和“警法联调”“警调对接”为主的“两调”机制。

对在日常走访排查出的小矛盾、小纠纷,在警务工作站由“村警”当场进行化解。针对矛盾比较突出的,民警在警务室组织村“两委”、司法等多方联动调解;关于化解难度较大的,在派出所公开裁调室,聘请法院、律师等专门人员,进行专业化、综合化调解,并上报综治部门协同解决,打造开放多元、联动融合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深化平安创建,活化“一村一警”。为推动警民联动深度融合,陈集派出所积极争取镇党委、镇政府支持,将“一村(格)一警”纳入镇年度重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村警”每周两例会、跟班执勤、每月评选优秀“村警”等机制,每年择优评选3名先进“村警”,激发“村警”工作热情。

“村警”的巡防服务自成一道风景。10月31日,是农历九月十七,陈集镇刘河村一年一度的古庙会热闹非凡,卖小吃、卖小商品的商人云集,人流如织,但持续井然,赶古庙会的十里八乡村民逛着街,说笑着,其乐融融。

古庙会之所有着如此和谐有序的局面,蕴含着“村警”的服务和守护。为维护古庙会和谐秩序,陈集镇29名“村警”依托刘河警务室为基点,分组开展巡防服务,向过往人员散发宣防资料,在人流密集处疏导交通、守护平安。“村警”青春律动、热情服务的身影,构成乡村一道美丽风景线。

前置运用“枫桥经验”,筑牢平安基石,释放凝聚和谐正能量。该所还牵头将“邻里和睦”纳入全镇乡村文明评比,每一年一个行政村选出“好邻居”标兵,并进行大力表彰宣传。

共创共建 民生福祉 催生活力 服务乡村

做足“脚板”功夫。为真正让民警走访做到“走得进家门、坐得下板凳、聊得了家常”,陈集派出所以警务室为点,以警务站为线,以村组单位为面,点线面结合,定期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民实践主题日活动,组织全体民警辅警、“村警”开展大走访办实事活动,不辞脚步,深入“踏”访,真正做足“脚板”功夫。

干事有平台,运行有机制,奋斗有动力。在此基础上,陈集派出所高标准建设警务室2个、警务工作站32个,实行警务室1名民警带领3名“村警”的“1+3”值班制度。

警务室设置警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全面推出“一站式服务”,村民原来去办业务要跑10公里的路程,现在在村门口就可以办理。

2019年以来,陈集派出所坚持“脚板+科技”,为群众上门送证1500余张,发放法律宣传单1万余份;通过警务室自助服务设备,群众在“家门口”办理临时身份证180余张、身份证230余张,为群众提供网上咨询业务800余次,连续3年派出所户籍窗口群众满意度100%。

微信搭起连心桥,加深警民鱼水之情。让“枫桥经验”效应外延,不但落地生根,还要花香果硕。针对在微信群里交流可能涉及群众隐私这一问题,陈集派出所大力实施警民微信好友“户户通”工程。

此工程以民警的管片为区域,以每一个行政村为单位,以户籍号为编号。走访中,社区民警每户挑选1名年龄段在18岁至50岁之间、文化素质高、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众加为好友,实行警民“点对点”沟通,进行对群众咨询问题、反映线索、网上预约、困难求助、纠纷调解、重点人口管控等进行即时线上交流服务,拉近距离,便捷显效,推进活化“一村一警”工作。

2022年至今,通过“户户通”工程,陈集派出所共回复群众业务咨询1890余条,通过预约办理业务173次,为高考学生、重症病人等群体,在非工作时段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业务16次,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借助探索创新搭建的警民微信“户户通”工程,民警以“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进行反电诈、反盗窃、防火灾、拒赌毒等安全知识“点对点”宣传,效果良好。

织密平安线,守护万家安。在提升村民满意度的基础上,陈集派出所坚持屯警街面,每天定时派出一组民警,白天在主要路口巡逻防护,晚上落实“亮警灯工程”,提高村民见警率。

他们整合建设视频390余路、智能视频40余套,组建派出所监控平台,实现了镇主要街道、34个行政村主要出入口视频全覆盖,构建静态防线,打牢平安基础。

好的防范在民间,共创共建共享格局的创建就在于发动民力、整合资源。在此基础上,陈集派出所积极拓展“民力防防网”,创新“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模式,整合辖区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协会、保安力量等民间社会治安力量,按照每行政村不低于30人的标准,由派出所牵头组建了680人的义务巡逻队,最大限度地压降发案,把警务基础做到最强。

今年以来,该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其中1级矛盾纠纷1起、2级矛盾纠纷2起、3级矛盾纠纷33起,一直追踪到法院判决2起,连续8年全镇“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奋斗青春的身影,是平凡的坚守,是默默地付出。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陈集派出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金字招牌”,激活基层基础本源,全力打造“枫桥经验”的陈集样本。2019年11月,该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又在2020年12月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2021年4月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2021年6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2022年5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记者 王怡潇 实习生 曹玉彤)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