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就业、失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参与制订全市城乡就业、创业促就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拟定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促就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以及失业保险有关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
3、负责全市劳动用工事务的综合管理,承办市级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简章备案、录用备案;
4、负责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5、归口管理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指导和推动全市社区就业实体和就业型企业的发展;承担全市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相关工作;
6、组织实施全市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具体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监测等项工作;组织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信息分析、创业培训等专业的师资培训;
7、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用人单位空岗调查、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备案;负责全市职业供求信息发布等项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作;
8、指导各县市区按规定做好《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核发放、资格认定与年检验工作;开展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和评估;
9、指导各县市区“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建设、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及城镇失业监测、农村劳动力流动监测等项工作;
10、负责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全市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的筹集、上解和全市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的分解和下拨;编制全市和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具体承担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管理和失业保险金审核发放等业务;承办各县市区失业保险基金预决算的汇审、上报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依法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失业保险金审核发放和基金监督管理等项工作;
11、负责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组织实施对市级直接统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县市区失业保险费申报和缴纳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12、组织实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和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负责相关软件开发、网络运行、网络安全及维护管理工作;
13、按国家统计法规和部、省有关规定负责全市城乡就业失业、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失业监测、小额担保贷款等常规和临时报表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14、行使市政府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赋予的其他行政职能和相关公共事务管理工作;
15、承担绵阳市就业失业登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一)突出政策落实,重点群体就业更加充分
1.全面深化就业帮扶兜底。一是摸清劳动力资源家底。推动失业登记应登尽登,开展“五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按照部省要求,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走访、摸排、慰问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三是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落实公益性岗位“三公开”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城镇、乡村公益性岗位分别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712人次、7211人次,发放岗位补贴8485万元,社保补贴2484万元。
2.全心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靠前实施“服务送进校园行动”。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指导沙龙、就业讲座等5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服务7000余人次。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0120人,共计1518万元。二是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通过摸排需求,开发政策性岗位,强化见习基地建设促进毕业生就业。全年发布见习岗位信息3200余个,落实见习补贴1100万元。成功创建3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截止目前,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6648人,联系率达到100%,就业率93.01%。三是实施“就业困难帮扶行动”。建立355名“四类困难群体”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动态管理数据库,发挥“3+1”结对帮扶机制作用,就业率达到100%。
3.全力实施服务保障农民工专项行动。实施“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行动”,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34.05万人,慰问未返乡农民工41.48万人,发放慰问金855.61万元。面向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94场,提供岗位23.21万个,服务83.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86万余人。处理欠薪案件108起,涉及农民工5237人,兑付工资8255.05万元。设立农民工购票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为61420名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累计投入资金82.92万元,服务出行农民工37.85万人(次)。2023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41万余人,贫困劳动力实现累计转移就业8.7万余人。
4、提质开展创业服务活动。聚焦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以创业活动激发创业热情,助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组织参加“天府杯”创业大赛,4个项目进入省赛总决赛,数量名列前茅。我市获得最佳组织奖,十佳创业故事和最美创业家乡视频宣传片分别获得全省第8名和第7名。组织开展“‘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在政策资源、场地资源、资金资源、培训资源、导师资源等方面提供共享对接服务。组织创业导师服务120场,共为40353人提供服务,融资对接达成意向金额27580万元。
(二)加强载体平台建设,稳保就业工作再上台阶
1.推广应用信息化平台。综合运用v3.0系统、绵阳公共招聘网,创新开发“科技城就业码”小程序,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全程网办,服务效率再提升。结合“温暖人社”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全程网办、掌上办、同城通办、全市通办、邮寄办”等就业创业补助补贴申请快办行动。依托1000余名“人社服务专员”了解企业就业稳岗情况,精准掌握企业所需,精准提供就业服务。我市创业补贴在V3.0系统入库率方面名列全省第一。
2.强力打造充分就业社区。发布《绵阳市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重点和标准。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难点、堵点。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园区将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改变服务理念,建设就业载体,推动高质量就业。通过对各地多方面情况的现场考评,最终确认了5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并给予每个社区2万元的奖补。
3.稳步推行失保待遇发放。积极落实失业保险待遇“畅通领、安全办”,全面实现失业保险待遇线上申领,确保待遇应发尽发和按时足额支付。全市从2023年4月起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1576元调整至1773元。截止2023年12月,全市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6227人,共为1061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09亿元,代缴了医保费3594.51万元。
4.努力提升孵化平台水平。切实优化基地建设布局,强化创业服务质量,鼓励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和复核工作,推进4家新申报孵化基地和13家孵化基地复核,指导2家孵化基地接受省上考察。目前,全市有23家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13个。
5.强化职业培训和监管。结合绵阳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培训。市本级组织开展技师培训班17个,完成培训262人。全市组织开展创业培训6544人。推荐参加全国创业培训培训师选拔活动和2023年“匠心传承”网络营销、养老护理专业就业技能师资培训,进一步提高绵阳本地师资教学水平和能力。全市所有定点培训机构全部监管平台对接,实现所有补贴性培训纳入监管平台管理,构建起了“人防、技防、制防、群防”四防协同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监管漏洞,防患资金风险。
6.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建设。督促未建立零工市场(驿站)的县市区加快进度,指导已建成零工市场(驿站)的县市区、加快升级,发挥零工市场促进就业积极作用,促进灵活就业。目前,我市游仙区、涪城区、科技城新区(高新区)、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已建立零工市场。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7.深入推进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绵农工办发〔2023〕2号),结合我市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督促各地提早谋划,迅速行动。我中心推荐1家国有劳务公司、4家劳务专业合作社、12名劳务经纪人参加评选,其中2家合作社荣获省级明星劳务专合社称号,7人获得省级劳务经纪人称号。截至年底,我市已建成10个县级人力资源公司、99个劳务合作社,培育924个劳务经纪人。
8.完善综合服务站配置。引导各县市区园区对农民工综合服务站的打造给予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完善市级示范站点建设标准,推动市级省级示范站点争创工作。截至年底,我市已经建成635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其中10个获评市级综合服务示范称号,5个获评省级示范站称号。我市在全省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做专题交流发言。
9、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宣传。从宣传谋划、内容、效果、范围四方面发力,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活动、成效及典型,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就业创业工作的知晓度、政策落实度,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全年,市本级共发布宣传稿件365篇/次,其中,国家39篇,省级65篇。
(三)聚焦企业需求,纾困解难助力园区提质
1.推动稳岗扩岗政策落地落实。积极推动落实稳岗扩岗扶持政策,多渠道进行政策宣传,努力扩大政策惠及面,继续落实稳岗扩岗返还补贴“免申即享”流程,加大资金协调力度,确保稳岗返还资金和一次性扩岗补助及时拨付到位。截止12月,全市发放稳岗补贴8650户,发放金额7759.97万元。全市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627户,发放金额423.55万元。
2.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做实做细。全市创贷工作有力开展,在拓展银行合作、充实基金体量、丰富担保形式、依托“V3.0”网办提速、依托创贷平台、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再研究、再细化、再安排。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8亿元,比2022年增加1.99亿元。发放创业补贴567万元,让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应享尽享”。
3.扎实开展招聘活动见行见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校企对接,创新校企合作,推动校企联手。先后赴云南昆明、新疆哈密、贵州贵阳、陕西西安等地正式建立了长期、稳定劳务合作关系,并积极推动两地就业部门常态化合作交流。2023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19场,其中线上招聘276场。2.57万家次企业参加招聘活动,累计发布岗位32.5万个次,19.6万人次求职者参加招聘活动,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8.65万人次。
(四)对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保障安全
从4月开始,全市分别开展了低收入群体就业补助专项、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问题整治行动、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整治行动、村(社)区干部违规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创业补贴审计整治行动等,按部省要求和审计要求进行核查、整改。截止目前,指导和督促各地认真按照要求开展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自查和核查工作。截止12月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37.68万元拨付至实际用工单位,516.36万元退回基金,整改完成率为100%。失保待遇疑点数据核查率达到100%。完成了省上下达的近8000人创业补贴审计整改,落实每人“1次电话+3次短信”精准推送,宣传创业扶持政策。
(五)承办重要活动,获省、市肯定
在省人社厅、省就业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先后承办了全省三级劳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四川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绵阳分会场启动仪式、全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启动仪式、全省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数智平台试点启动仪式暨培训会、人社部、东方演艺集团农民工“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慰问演出活动、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服务周活动等系列重点活动,与四川省人社厅科研所合作完成了《绵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科研课题。相关工作得到了四川省农民工领导小组、四川省人社厅,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省人社厅、绵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分别给予肯定性批示。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着力稳岗就业。积极宣传落实就业援助、援企稳岗、创业扶持、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好街道(乡镇)、村(社区)网格员积极作用,释放政策促就业的积极作用,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二是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助力就业用工。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金秋招聘、创业指导等线上线下服务活动,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助力群众就业创业。拓展区域劳务合作,提升内生动力。
三是做好失业保险助企纾困,确保基金安全。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落实好失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推动稳岗扩岗等阶段性补助政策落地落实;继续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
四是规范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规范实施培训。针对性落实园区培训,加强培训监督管理,用好培训监管平台,确保培训资金安全。
五是强化农民工服务和保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农民工经济发展研究,加快健全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站、驻外农民工服务站、规范零工市场(驿站)建设,鼓励引导返乡入乡创业,推进脱贫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部分 绵阳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2024年单位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