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日印发《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1月17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实施方案》主要内容、特色亮点和工作要求进行解读。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表示,对标“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健康需求,全省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医疗资源还要进一步扩容,区域布局还要进一步均衡,医疗服务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连续性、协同性还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科学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巩固完善。
《实施方案》的出台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聚焦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作出针对性提升。
省发展和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郝琳表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相关部门将锚定“优质”和“均衡”两个关键词,立足部门职能做好服务保障。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创建工作。省发展和改革委正在会同省卫健委指导推进我省相关医院开展申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4个项目已获批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建设16家高水平医院
《实施方案》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和促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6家高水平医院,“十四五”期间,新建不少于3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张金宏表示,《实施方案》聚焦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作出针对性提升的工作部署。提出3个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以紧密型医联体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健全,分级诊疗新格局基本建立。到2035年,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为健康江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方面,到“十四五”末,85%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ICU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推动16家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20家医院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中西医并重,到“十四五”末,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60%左右县中医院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
优化完善医保政策
《实施方案》指出,全面深化政府财政投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据省医保局副局长朱丽菁介绍,《实施方案》的施行,将加大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力度。对医保定点申请即时受理、即时评估,实现符合条件的医保定点机构“应纳尽纳”。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医保支付政策,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统一下发50个DRG基础病组、160个DIP基础病种目录,实行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价结算,方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多发病、常见病或普通疾病。实施乡镇(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社区)医保服务点覆盖率超85%,医保公共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加强医保电子凭证宣传推广,让群众实现“码”上购药、脱卡就医,目前全省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已超6100万。全面推广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推动就医购药从“刷卡结算”到“刷脸结算”,刷脸结算日均超10万笔。守护群众医保“看病钱”“救命钱”。我省参保率始终稳定在98.5%以上,全省2.2万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参与总额预算编制集体协商。
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徐洪林介绍,2019—2023年,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累计超过5900亿元,年均增幅11.14%,超出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为全省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目前已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6个专项15个项目在我省布局。同时,“十四五”前3年,为泰州市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等项目争取中央投资17.5亿元,带动项目投资近90亿元。(仲崇山 安莹)
(责编:黄竹岩、吴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