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会区人民政府印发《新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到2025年,要在打造江门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勇当江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并提出高标准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珠西枢纽新城建设。
积极推进三区并进,协同蓬江、江海联动发展,以合力打造江门“强中心”为目标,协同升级中心城区首位度。
加强睦洲、三江与高新区资源协同发展。
2025年,新会继续保持江门地区领军位置。
经济发展方面,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经济总量保持江门领军地位。
珠西枢纽新城:
打造大湾区城市客厅
珠西枢纽新城按照“优产、托城、聚人、创新”的总体思路,高标准推进江门站周边区域开发,不断完善新城医疗、学校、市场、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
整合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陈皮村等景点,以江门水道碧道为主轴,与高新区共同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景观带。
做好“一馆一院一中心”前期工作,争取布局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大湾区城市客厅。
银湖湾滨海新区:
谋划成为城市副中心
积极布局海洋经济、滨海旅游、山地休闲、金融会展、民俗商业和国际科教六大功能。
主动承接广深港澳现代服务业溢出,打造服务大广海湾区的生活中心、对接港深和珠澳地区的休闲旅游基地和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新会老城区:
推进将会片区改造、打造文化街区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新会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江会片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有新会特色的文化街区。
进一步加强对新会学宫、新会书院、石戏台等历史文物保护,打造具有葵乡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街区。
打造珠西客运枢纽
城市轨道1号线要来了
全力打造珠西客运枢纽,主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构筑新会-广佛“半小时轨道交通经济圈”。
全面接入国家高铁网,推动深江铁路新会段、珠肇高铁等工程建设,配合做好广佛江珠城际、深南高铁等规划建设。
协同蓬江、江海联动发展,以合力打造江门“强中心”为目标,畅通会城与江门中心城区联动,积极推进会港大道等交通项目建设,加速融入主城区20分钟通勤圈。
本次纲要也提及了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项目(新会段)。
未来5年,新会到蓬江、江海有望通过城市轨道的方式出行。
推动国道G240线新会段、沙堆至古井公路等项目实施,做好银鹭大道东延线、胜利路南延线等主干线道路建设。
推动新会陈皮品牌做强做优
打造文化旅游IP
讲到新会农业就必须要说最自豪的新会陈皮,之后5年,加大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和品牌化发展的力度,改造提升陈皮品牌,推动新会陈皮区域品牌做强做优。
放大历史古村落文化IP资源,加快推动崖门蔡李佛、小鸟天堂等历史文脉的活化利用。
发挥温泉、客家、古村落、皇族文化等优势,继续塑造大夜市、古井烧鹅街等特色“网红打卡地”,打造一批乡村游精品。
“深圳总部+江门基地”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
探索形成“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
推动深江产业园与深圳开展人工智能、大健康新医疗、光电子激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
以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为载体,深化与广州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等领域合作。
深入推动银洲湖产业带发展,将现有银洲湖产业带范围扩大到上游的大泽、司前、罗坑工业组团,推动七堡健康产业岛、中小船舶基地提质。形成区域更为广泛的银洲湖产业带。
加快珠西枢纽新城学校建设
落实优质学校培育计划
提高普惠幼儿园比例,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建设和学位规模,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加快珠西枢纽新城片区学校规划建设,落实优质学校培育计划。
着力构建“1所中职学校+2所技师学院+3所高职院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普及老年教育,健全终身学习体系。
升级改造圭峰山文体公园
打响葵乡文化品牌
新会区将会发挥新会体育馆等场馆作用,举办大型比赛、高端商业演出等活动。
完成珠西枢纽新城体育运动公园建设,升级改造圭峰山文体公园。
围绕新会陈皮、古典家具、小冈香三大传统非遗产业和其他重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促进和高新技术深度融合。
进一步擦亮梁启超家风文化品牌,以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为契机,促进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原标题:《重磅!新会十四五规划!城建、教育、交通……》